投稿

清水县:苹果映沃野 产业富民生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6 13:20:1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文都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布局,从传统管护到科技赋能,从“种得好”到“务得精”“卖得好”“品牌响”,天水市清水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将苹果种植打造成了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串起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今年果树进入挂果第二年,就采摘了8万多公斤,收购价每公斤5元,比往年高出1元多。”11月12日,清水县金林塬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金文文望着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脸上满是喜悦。

位于清水县郭川镇田川村的金林塬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植、收购、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公司扎根沃野建成果园370亩,配套建成库容约4000吨的果蔬保鲜库,成为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今年已收购苹果170万公斤,接纳农户寄存果库20多万公斤,65万公斤苹果销往北京、江西、浙江等地,销路根本不愁。”金文文介绍,公司通过签订收购合同、引导返乡创业等方式,为农户架起致富桥梁,拓宽了增收渠道。

返乡创业者宋维斌便是受益者之一。“去年承包了80亩果园,今年采摘15万公斤,销售收入140多万元。”常年在外务工的宋维斌乐呵呵地说,看中苹果产业的巨大市场和家乡的资源优势,回乡创业的选择太对了。

在清水县郭川镇,这样的创业故事还有很多。该镇拓展“三区四梁一川一带”产业布局,3.2万亩挂果果园实现花牛、富士系列优种全覆盖。2025年,全镇苹果产量达6.45万吨,产值约3.4亿元,人均果品纯收入超万元,苹果产业已成镇域经济的“压舱石”。

“90后”退伍军人田兆吉的企业已颇具规模:2000吨果蔬保鲜库、500亩苹果基地,再加上今年8月投产的两条果筐、果网生产线,让他的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仅果筐就卖了36万个,果网2万包,这两项收入就有250多万元。”田兆吉信心满满地说,合作社基地安装了智慧监测系统,通过云平台分析数据,手机小程序就能远程操控浇水施肥,“精细管护让果品提质增效,今年苹果已销售200多万元,库存果品还能再添一笔收入。”

清水县金集镇的苹果产业同样势头正劲。金果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建国的冷库内,2500吨苹果满满当当,正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其中农户储存1100吨,已出库800多吨销往山东、上海、江苏等地,销售收入很可观。”周建国说,合作社试种的60多亩“秦脆”苹果,亩产量3500公斤,每公斤售价24元;3亩“美味”苹果每公斤售价36元,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苹果已成为清水农户致富的“香饽饽”。今年金集镇有10多户种植大户苹果收入超200万元,全镇苹果种植面积达2.43万亩,带动349户农户种植1.1万亩,真正实现了“果业强、农民富”。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覆盖土门镇、金集镇、郭川镇等多个乡镇,年产苹果12万吨,总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2万余元。小小红苹果,正成为清水县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