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凝聚多方共识 加强协同协作——白银市奋力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6 13:19:58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刘延海 苏黎明

“十四五”时期,白银市紧紧围绕新时代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紧扣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体系建设,高标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建设,以高质量知识产权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位谋划推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白银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白银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意见》《白银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提供清晰指引和坚实保障。2024年,白银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白银区被确定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靖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

强化协同联动,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多方力量,白银市建立健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仲裁调解与维权援助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合作备忘录,构建“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快速纠纷化解模式。全市建成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6家,实现县区全覆盖,并建立与市场监管体系融合的知识产权综合执法体制,完善市县两级办案协作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重复侵权、故意侵权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录。

“十四五”期间,白银市组织开展“铁拳”“蓝天”“守护知识产权”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处侵权违法案件410件,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其中,市市场监管局办理的“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A1)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2024年全省知识产权执法稽查优秀案例。

聚焦重点产业,运用效益显著提升

知识产权作为区域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战略资源,白银市将其深度融入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知识产权培育工程,依托重点科研平台推动成果转化。组织实施3个企业专利导航项目:白银有色集团“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西北矿冶研究院“铜铅锌冶炼多源固废处理技术”、甘肃大象能源“锰基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导航服务+重点培育”模式,布局高价值专利,打造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

西北矿冶研究院“一种从含锑烟灰中回收贵金属的方法”专利荣获2024年甘肃省专利二等奖,显著提升金属及贵金属回收率,年新增利润达1.14亿元。目前,全市新增省级、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4家,累计拥有国家级优势示范企业16家、省级优势企业20家。

优化服务供给,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白银市发布《白银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配套制定商标受理窗口服务指南,优化白银商标窗口功能,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咨询—预审—受理—跟踪”全流程,实现“一窗通办”,大幅压缩办理时限。

“十四五”以来,全市有效发明专利净增33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增加133件。截至当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14,138件(同比增长7.91%);有效发明专利763件(同比增长5.5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16件(同比增长6.07%);高价值发明专利267件。2024年,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6个增至16个。

 营造良好氛围,助力特色产业振兴

白银市持续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宣传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进企业、园区、校园、院所,通过专题报道、公益短片、动画等形式普及《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提供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全面提升执法水平和社会公众保护意识。

2022年,“靖远枸杞”“靖远文冠果油”入选国家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2023年,“靖远羊羔肉”入选全省地理标志富农兴农典型案例,彰显知识产权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