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金昌:“造、质、管”三字经筑牢西部生态屏障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3 09:33:16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如今,金昌市从城区街头游园到乡村田间林网,从绿洲边缘防护林到荒漠区梭梭林,处处涌动着绿色的气息。今年以来,这座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工业城市,以全省“绿满陇原”行动为抓手,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念好“造、质、管”三字经,聚力建设美丽宜居生态之城,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造”出新格局

“在哪造”“造什么”“谁来造”,是绿化工作中必须直面的三个问题。金昌市科学规划布局,精准对接国家、省级规划,修编防沙治沙及“三北”工程规划,2024年已完成“三北”工程年度任务,推进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1.91万亩。围绕2030年森林覆盖率11.35%、林草覆盖率42%的目标,金昌市系统实施乡村、城市、廊道、农田林网、沙荒地绿化和矿区修复“六大工程”,为全市绿化工作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

因地制宜,方能精准施策。在荒漠区,严格执行保护政策;在绿洲外围,栽植耐旱梭梭1569万株,成活率超过90%;在绿洲边缘,营建22.5公里经济型防护林7916亩,栽植各类苗木约40万株,为19个行政村筑起生态屏障;在绿洲内部,推进“精致城市”“村村万树”行动,新建南京路带状公园等绿地4.9万平方米,更新农田林网2.2万株,提升乡村绿化点25处;在矿区,地企联手完成74万株苗木种植,将金川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一季一景”的生态地标。不同地理条件适配不同绿化模式,让每一片绿色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绿满陇原,离不开全民参与。金昌市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地+党员包片”的联动体系,金昌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发布总林长令;金昌市人大、市政协强化监督,建言献策;全年完成义务植树118万株,建成示范林10处、义务植树基地5个。创新推出“祖国镍都增绿”“我在绿洲有片林”等项目,前者吸引4.5万人次参与、募集资金244万元,后者启动10年认养计划,力争完成8000亩林地认养,实现义务植树“全年尽责、多样尽责”。

 “质”塑新标杆

质量是绿化工程的生命线。金昌市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管理模式,建立“四级包抓”机制,对18个国土绿化项目实行闭环管理。从苗木选择到栽植技术,从滴灌布设等抗旱措施到后期养护,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2024年,该市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退化林修复4.68万亩,交出高质量绿化答卷。

项目设计是绿化工程的首要环节。金昌市科学编制方案,把好项目批复“审查关”,建立统一编报机制,强化培训指导,组建专业团队联合会审。全年召开评审会17次,批复作业设计19份,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资金是绿化工程的重要保障。金昌市建立周调度机制,加快前期手续办理,规范招投标流程,加强资金监管。2024年到位林草项目资金1.82亿元,支出0.91亿元,支出率居全省前列,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高效。

“管”护安全网

三分造,七分管。金昌市建成智慧林长信息平台及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平台,在重点林区布设热成像云台20个、监控卡口80个,接入画面120路,配合20处智能语音提示装置,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筑起“电子防火墙”。

责任落实是关键。金昌市健全四级林长制,设立各级林长183名,召开林长制工作会议2次,发布总林长令3份,四级林长累计巡林4218次。通过13个网格单元“四定”管理,护林员全天候巡护,整改火险隐患18处,实现违法图斑“零发生”。组建7支专业扑火队伍,启动春季防火“百日攻坚”行动,全年未发生森林草原火情。

制度是管护工作的长久保障。金昌市落实“三北”工程市县抓落实机制,建立林长制“四单一函”“一长一技一辅”机制,强化林草、应急、公安等部门协同,规范资源保护与项目管理,巩固绿化成果。

从科学规划到精准实施,从质量把控到智慧管护,金昌市通过念好“造、质、管”三字经,在扩绿增量、提质增效、巩固成果上取得显著成效。昔日的工业重镇正以国家园林城市之姿,让绿满陇原的生态画卷在镍都大地徐徐展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