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民生新图景】用心助残 暖心纾困

来源/ 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5-11-11 08:48:09

“十四五”以来,定西市规范定点机构、加强专业培训,为全市残疾儿童的康复之路筑牢了坚实根基。图片由定西市残联提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走进陇西阳光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棋盘上,也映照着一张张闲话家常的笑脸。

这里,是许多重度残疾人的“第二个家”。该中心负责人王云兰介绍:“没有托养照护前,他们生活困难。来到这里,吃得饱、穿得暖,还有24小时护理,精神状态和生命健康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份温暖,不仅体现在专业的托养机构里,更延伸至每一个残疾人的家中,化为最贴心的守护。

家住临洮县窑店镇武家村的董女士,曾因肢体重度残疾,生活举步维艰。2022年,市县残联为她量身打造的低位灶台、无障碍设施,以及发放的电动轮椅等辅具,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她曾经灰暗的世界。

“农忙时家人都下地,我帮不上忙。但现在,我能自己照顾自己,还能做点家务,总算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董女士的笑声里,是重获新生的喜悦。

对一个家庭来说,最大的希望莫过于孩子的未来。这份希望,在定西,正被一次次精心地呵护与重塑。

“航航,抬头看妈妈!”当8个月大的脑瘫患儿航航,经过长期免费康复训练,第一次用清晰的视线望向母亲时,激动的泪花湿润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眶。从当初无力抬头的“软面条”,到如今能够独立行走,这个小小的生命,用坚韧创造了奇迹。

从托养照护的无忧,到居家生活的便利,再到康复训练的希望,定西市正用一套“组合拳”,全方位提升残疾人的生活品质。

在定西,像董女士家这样被点亮的角落,已有6331个。“十四五”期间,定西市投入2345.85万元,超额完成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面对资金难题,定西创新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筹措机制,为这项民生工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定西,像航航这样被重塑的未来,已有上万个。自2021年以来,定西市累计筹集近8000万元,为7.06万人次提供康复服务,康复服务与辅具适配率均超过98%。同时,通过规范定点机构、加强专业培训,为全市残疾儿童的康复之路筑牢了坚实根基。

在定西,一个覆盖城乡的托养服务网络已然成型。“十四五”以来,定西市累计投入2320万元,推动市县区托养服务机构全覆盖,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让照护服务向着更规范、更专业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份答卷,写满担当;一个新篇,正在开启。

回望“十四五”,定西市交出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残疾人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基本民生稳定保障,照护、康复、就业、无障碍环境等各项指标全面完成,一个日益完善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最动人的底色。

征程在前,使命在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民生保障描绘了新蓝图。定西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嵘表示,全市残联系统将对标全会精神,精心擘画“十五五”新规划,以更扎实的作风,全力做好残疾人各项工作。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将继续强化担当,筑牢兜底保障网,重点扩大重度残疾人托养、孤独症儿童康复、无障碍改造等急需服务供给,多措并举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以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奋力书写残疾人事业的崭新篇章,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尊严和梦想的光芒。”王嵘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