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娅妮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五年征程,砥砺奋进。“十四五”期间,肃北县紧紧围绕“工业主导型”与“生态功能型”双重定位,践行“126”发展思路,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6.9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0.7亿元,年均增长15.74%;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番,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斩获“工业主导型先进县”,2024年再添“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生态功能型先进县”两项省级殊荣,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屏障更加牢固,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一幅产业兴、边民富、生态美、团结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肃北大地全面铺展。
工业强县 擎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工业是肃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过去五年,肃北县紧扣“三大基地”建设,推动工业体系由“资源依赖”向“集群发展”转型升级,在全省工业主导型县域中表现突出,走出了一条具有肃北特色的工业强县之路。
百亿级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持续提质增效。肃北县积极推进矿产资源集约化、高附加值转化,北东矿业通过智能选厂改造实现年产值突破16亿元;亚峰矿业引进新型浮选设备,使金、银回收率提升5个百分点;博伦矿业七角井铁矿技改项目投产后,年产铁精粉达100万吨。五年来,全县累计生产铁精粉380万吨、黄金9.2吨、铜精粉3.8万吨,产业智能化、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
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基地加速崛起。目前,全县已有17家新能源企业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43万千瓦,年产值达9.37亿元,清洁能源正成为肃北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亿吨级物流枢纽基地构建发展新格局。依托“一带一路”节点优势,广汇明水能源物流基地、中疆马鬃山公铁联运物流园等9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柳沟至红沙梁铁路专用线完成动态验收,铁达明水物流园累计发运煤炭500万吨,G331甘新省际通道全线通车,肃北作为“疆煤入甘、矿产外运”的区域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肃北县出台《强工业激励措施》,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助力企业销售煤炭142.13万吨,为70余家(次)中小企业争取纾困资金1685万元。五年来,累计帮助20余家企业解决土地、融资、手续等难题,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从2020年的15家增长至目前的33家,市场主体实现翻倍增长。
肃北工业,正以集群之势、创新之能、枢纽之利,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绿满肃北 绘就生态屏障崭新画卷
作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肃北县始终坚守“生态功能型”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五年来,全县在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一,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
国土绿化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根基不断夯实。肃北县大力推进草原改良与生态修复,累计完成草原改良80万亩、生态修复4万亩。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突破,博伦矿业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矿山,天宝红沙梁煤矿等3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矿山库,159个无主矿山完成恢复治理,切实做到“开发一处、绿化一片、修复一方”。
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肃北博伦七角井铁矿技改项目实现自动化与绿色化同步推进,北东矿业智能选厂使资源利用率提升50%。投资1.01亿元实施6个国土绿化项目,建成自然教育体验馆,推动生态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
祁连山国家公园盐池湾片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稳步推进。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祁连山生态系统得到整体修复,雪豹、藏野驴等珍稀物种数量稳步增长,盐池湾湿地成为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生态安全屏障功能持续增强。
城乡共美 谱写兴边富民时代新篇
围绕“一县两城”总体布局,肃北县统筹推进县城品质提升与马鬃山兴边富民行动,以城乡建设的“加速度”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兴边富民促崛起,中心城镇展新姿。作为首批国家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试点,马鬃山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80余个。幼儿园、公交首末站、军警民文体中心、红柳河治理工程、牧民安居村等一批民生项目稳步落地;防洪设施、中央大道南延段、红柳河塘坝等工程扎实推进。随着集镇新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一座服务健全、辐射力强的现代化边境城镇正加速崛起。
“一河两岸”焕新颜,宜居品质再升级。县城建设累计投入12.89亿元,实施38个城建项目,党河大桥至调蓄水池道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工程相继建成。泰吉路、梧桐苑人才公寓、党河公寓、党金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同步推进供热、供排水管网分片区改造,完成47处楼宇亮化与节能改造,新增绿化面积7.7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5%,“国家园林县城”名片更加亮眼。儿童友好公园、人民公园改造等民生工程陆续投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优质公共服务。
从马鬃山的“兴边实践”到县城的“品质焕新”,肃北正以“一县两城”的生动笔触,绘就城乡融合、共建共享的幸福画卷。
民生暖城 擦亮幸福肃北温暖底色
五年来,肃北县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事业全面进步,让发展成果更有温度、更暖民心。
教育医疗均衡发展,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保持100%,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县级医疗机构全面完成对乡镇卫生院的整合托管,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资金1941.8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率达94.8%,医保、养老保险缴存率均达95%以上,一张坚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正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焕发新生机。肃北提前完成“1+3”富民工程目标,实现户均一套安居房、人均三亩高效田、三十只出栏畜和万元增收。数字有机生态牧场、屠宰冷链加工厂、高标准养殖棚圈等现代化农业项目陆续建成。“肃北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认定,“肃北雪山羊肉”“肃北牦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3个农产品获有机认证,省级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特色农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金钥匙”。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0.5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累计投入2.51亿元完成603套农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畜禽粪污、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82%和92%。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肃北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成功荣获“美丽中国·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和“美丽中国·避暑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雪域紫亭文化生态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非遗中心、鱼儿红通沟口营地建成投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成果丰硕。成功获批“省级肃北雪山蒙古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04项、传承人292名。举办“村BA”、那达慕等文旅活动60余场,营造出“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浓厚氛围,文化惠民、旅游兴县的双轮驱动格局正在形成。
团结固边 凝聚民族团结磅礴力量
作为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肃北县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肃北县成功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省双拥模范县”,马鬃山镇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形成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同心同德、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在机制建设方面,肃北持续深化“1145”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品牌,加强边境“五个共同”宣教长廊建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10+N进”和“飞天红石榴”等系列活动。通过设立教育基地、打造文化长廊、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百场万人”政策大宣讲、“红石榴微课堂”等特色活动,推动“四个与共”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积极整合兴边富民资金,累计争取专项资金6.24亿元,实施项目70余个,为稳边固边注入坚实力量。
对外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肃北县设立酒泉驻蒙古国商务代表处,邀请蒙古国驻华大使来访考察,与戈壁阿尔泰省、巴彦洪果尔省开展“云会谈”,就推动口岸复通等事宜达成共识。甘肃那仁色布斯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作为肃北首家外贸企业正式成立,口岸复通工作稳步推进,沿边开放格局正在逐步构建。
肃北县正以团结凝聚力量,以开放促进发展,在河西走廊西端绘就一幅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百姓富足的壮美画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肃北县将紧扣县域“双中心”建设,聚焦产业、生态、民生等关键领域,以高品质建设“双城区”、高质量建设“双园区”、高标准打造“双基地”、高站位守护“双保护区”、高水平建设“双枢纽”的生动实践,勇做新时代的答卷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肃北实践的绚丽篇章。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