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丽霞 马佳蓉
从“单村独斗”到“片区共赢”,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丰收难变现”到“丰收入口袋”,近年来,灵台县以一条农业产业链串联起农户的幸福生活,让农业现代化从抽象概念,变为农户鼓胀的钱包与红火的日子。
过去,灵台县各乡镇农户“单枪匹马”种地,土地分散、技术落后,收成全凭天气。如今,该县将镇村与3个邻村、金穗丰公司整合,通过“1+3+X+N”模式,推动上千亩零散土地整合为3000亩高标准农田。
“小田变大田”实现规模化种植,降低耕作成本的同时,还为农户带来多重保障:土地流转有租金、种地有技术指导、销路无需发愁。政策与技术送到家门口,让农户种地更有底气。
今年,什字镇建成的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农户的“科技靠山”。中心内,专家工作站专攻技术难题,田间实验室开展种植试验,农民夜校传授实用方法,从技术研发到落地教学形成闭环。
在科技助力下,无人机“一喷三防”精准作业、良种全面推广,种植模式更升级为“一年两茬”,亩均增收2000元。目前,什字镇良种普及率与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100%,昔日“望天田”彻底变为“高产田”,破解了农户“种得多、收得少”的困境。
“丰收怕烂、卖粮怕压价”曾是农户的心病,而金穗丰粮食烘干中心的建成,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2024年秋天连续阴雨,中心敞开收购高水分玉米,且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单此一项便帮农户挽回损失800多万元。
此外,中心还免费处理秸秆,亩均为农户节省100元收割成本;秸秆经处理后可转化为饲料出售,既让“累赘”变“财富”,还能为村集体带来分红。同时,中心为村民提供务工岗位,实现“种粮有钱赚、务工有收入”。这座投资2000万元的烘干中心,不仅将秸秆利用率从82%提升至97%,更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102万元。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