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云祥 通讯员 陈强 赵婧婷
“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渭源县启动农村垃圾“三包”责任制,一场被称为“农村垃圾革命”的“清零行动”正在持续开展。
渭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彦龙表示:“‘三包’责任制既治理了各类环境卫生‘顽疾’,也改变了村民乱扔、乱堆、乱放垃圾的‘陋习’,更培养了村民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记者了解到,渭源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纵深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凝心聚力共建整洁亮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渭源县把‘垃圾革命’纳入全县乡村建设规划和《渭源县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美乡村 净美家园’智能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启动以来,系统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治理新格局。”张彦龙说,年底要实现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镇区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率和村庄垃圾清运率三个100%的目标,使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在推进“垃圾革命”的过程中,渭源县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设立1个县级总网格、16个乡镇网格、218个村级网格及1583个组级网格,形成“分类投放—智能收运—资源处置—常态巡查”全链条治理机制,推动责任穿透到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实现全域精准管控。
“我们按照‘强化宣传、全域推进、常态治理’的思路,主动融入‘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治理体系,纵深推进‘垃圾革命’整村行动,实现陈年垃圾‘一网打尽’、新增垃圾‘动态清零’的目标,持续擦亮人居环境‘底色’。”渭源县麻家集镇党委书记郑文博介绍说。
在全面开展陈年垃圾“清零行动”的过程中,总投资1.26亿元的渭源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已建成,日处理垃圾100吨以上,实现县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
“现在村里街道干净敞亮,青山绿水触手可及,每次走在这儿,心情都格外舒畅!”站在村口口袋公园,渭源县峡城乡峡城村村民景海霞一边用手机记录美景,一边感叹道。如今的峡城乡,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得益于全县“垃圾革命”整村行动的开展。
不仅如此,渭源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进福建雪品集团,实施乡村垃圾处理及生态环卫一体化项目。企业投资3500万元,县级统筹资金1000万元,购置大型清扫车、除雪车、垃圾收运车等车辆164台,配备垃圾箱2.68万个,对全县村庄、道路、农田、河流和林区进行全覆盖巡查整治,推动生态保护和人居环境实现常态化治理、革命性变化。
“数字化赋能,让治理跑出‘智慧加速度’。保洁员佩戴电子工牌,车辆装载5G模块,垃圾桶植入电子芯片,实现人、车、桶‘三位一体’可视化管理;垃圾何时产生、如何转运、去向哪里,一屏掌握、一键追溯。”渭源县雪品公司负责人邹蜀闽说。
张彦龙表示,“垃圾革命”整村行动通过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培育全民参与的生态矩阵,涵养绿色生活新风尚,“院净家风美,数智乡村兴”正成为渭源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