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e法耀陇原】山丹马场巡回办案点用案件“编织”祁连山生态保护网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5-08-22 16:26:06

  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曹旭)在祁连山深处的山丹马场,一座面积80平方米的巡回办案点用31起案件书写着“法槌落处皆青山”的生态司法实践,让补植的2.3万株云杉与放归的雪豹共同见证司法守护下的绿水青山。8月21日下午,“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山丹马场,深入巡回办案点,探寻山丹马场“审理一案、教育一片、守护一方”的生态司法实践。

据祁连山林区法院副院长陈海军介绍,自2021年6月挂牌以来,祁连山林区法院山丹马场巡回办案点已就地受理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案件31件,把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理念一并送进祁连山深处的牧场毡房。巡回办案点只有80平方米,虽然“借住”在派出所,但法庭里却“五脏俱全”——审判法庭、调解室、办公室、法治宣传角一应俱全。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和“12368”热线,巡回办案点实现了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一网通办”。

此外,巡回办案点就地审判,让生态保护、警示教育和法律普及更加深入人心。“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宣判,平均办案周期缩短40%,群众免去了往返张掖市区400多公里的奔波。”陈海军说。

2022年春季,王某某随手丢弃烟头引发山火,过火林地211亩。巡回办案点在马场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王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同时承担生态修复费用38万元。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成为祁连山防火季里的“教科书式”警示。

判决不是终点,修复才是目的。”陈海军说,办案点联合山丹马场建成“恢复性司法实践基地”,设立补植复绿、草原管护、野生动物救助3个功能区,累计督促责任人补植云杉、祁连圆柏2.3万株,修复草原2600亩。同时,与山丹马场共享“绿色之眼”监测数据,放归救护的雪豹、马麝、岩羊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11只(头)。建立了“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令”制度,对重点生态区位实行封育封禁。

由于山丹马场地跨甘青两省,毗邻多个县市,牧民居住分散,以前每到冬天,过度放牧、偷挖药材的事时有发生。据山丹马场安全环保部经理常小龙介绍,他们与巡回法庭、公安、林草等部门建立了“夏、冬两季联合执法”机制,重点整治超载过牧、抢牧、乱采滥挖等现象。

现在,法官、公安、林草干部一起巡山、宣传,过度放牧、偷挖药材等情况基本没有了,牧民自己反而成了生态管护员。

据统计,巡回审判现场旁听群众已超1200人次,发放双语普法手册3000余份,群众满意度从2021年的87%提升至2024年的98%。

陈海军表示,法院将以山丹马场巡回办案点为样板,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擦亮这张生态司法“金名片”,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