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岷县:产业赋能 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6 10:02:12

岷县:产业赋能 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隆红霞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十四五”期间,岷县主动融入甘肃省“一核三带”和定西市“一区三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中药材、猫尾草等优势产业,从种植到加工、从销售到品牌,全链条推动产业升级,让产业成为了群众增收、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霜降过后,岷县迎来70万亩中药材采挖季。田野间采挖机的铁臂不断伸展,农民来回捡拾,一株株饱满的黄芪、党参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

“药材好,收入就能好。”岷县盘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漆建强对此深有感触,去年他种了200多亩中药材,收入150万元,有效增加了合作社20多名务工人员和村集体经济收入。

“岷县平均海拔2300米,气候高寒阴湿,适合中药材生长,并且大多数土壤都是黑土,有机物和养分比较高,同时我们的种子种苗都是本地培育的优质种苗,保证了中药材的品质。”谈起今年的收成,漆建强底气十足。

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AI智能生产线的线性切片车间,一株株晒干当归进入加工通道,一包包当归切片随之而出。

“AI智能生产线的引进,使加工效率提高了50%,而且能够精准地控制切片湿度、厚度,随时检测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二氧化氯农残重金属含量等关键性的指标。”公司副总经理赵亮说。

岷县当归先后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和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岷县先后被评为“中国当归之乡”“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当归示范县”“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0项国家级殊荣“加身”,这就是岷县大力发展当归产业的底气和自信。

如今,岷县有全国最大的当归种植基地、全国最大且唯一以当归为主的原产地交易市场,岷县是全国当归产业链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全国从事当归种植加工贩运人数最多的地区、当归交易量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绿色标准化种植率达85%以上、中药材收入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我们的猫尾草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售价达36美元/公斤,在亚马逊平台卖得很好,顾客回购率高!”甘肃嘉之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雯娟自豪地说。

岷县猫尾草,又名提摩西草,经过80多年的种植繁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地方优势品种。“十四五”期间,岷县将猫尾草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猫尾草种植面积10万亩,覆盖种植农户1.9万户,年产干草6万吨,产值约8亿元,占全国猫尾草市场份额的80%以上,岷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猫尾草种植加工基地,种植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通过“政策主导、项目支撑、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岷县投入各类草产业发展资金5800万元,政策的全面支持和资金的大力投入为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岷县方正、绿草、立源等企业(合作社)与3800多户种植农户签订长期牧草收购合同,并高于市场价收购,构建了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我们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订单收购等方式,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质量。”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岷县立源牧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姑霞,用这种模式让农户们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

在销售渠道上,岷县积极推行“互联网+猫尾草”营销模式,培育草产品电商销售经营主体60家。更值得一提的是,岷县探索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动猫尾草“出海”。岷县草产业企业在亚马逊上线运营,成为首家跨境电商企业,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累计销售7000余单、销售额约4.2万美元,实现从“酒香不怕巷子深”到“漂洋过海来看你”的跨越,“电商+”模式成为猫尾草产业助农增收的“富民密码”。

此外,岷县还立足中药材、猫尾草等特色产业优势,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为契机,构建“县级核心枢纽—乡镇中转枢纽—村级服务网点”的三级网络,全力打造高效畅通、业态丰富、服务便捷的县域商业体系。202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11.84亿元,网络零售额达5.83亿元,其中农产品零售额达5.51亿元。岷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产品电商八强县”、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