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砥砺奋进五年路 健康福祉润万家——定西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6 10:02:10

砥砺奋进五年路 健康福祉润万家

——定西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综述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在变局中开新局、于挑战中攀新高的关键五年,更是定西卫生健康事业突破瓶颈、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用五年砥砺实干书写了一份“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民生答卷,让健康福祉惠及陇中大地每一个角落。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刘书泽

  医疗筑基强体系 便民惠民提质效

2023年,王鑫担任安定区李家堡镇鹿马岔村村医以来,真正将他的工作与过去“赤脚医生”模式区分开来的,是那个看不见的助手——甘肃省基层卫生管理平台。“平台上录入了村里所有老人的健康信息,上一届村医把大家有什么疾病都详细记录了。”王鑫介绍道。这张无形的数字网络,成了他守护村民健康的重要依托。

五年来,定西率先在全省建成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接入20家公立医院、8家疾控机构、8家妇幼保健机构及2095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数据实时共享,92%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出院床旁5分钟结算,二级及以上医院全面开通网上预约诊疗,4家互联网医院上线运营,300项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破解优质资源“下沉难”问题,定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在7县区组建13个医共体,将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及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统筹机制。通过推行“乡检查、县诊断、乡治疗”模式,分级诊疗格局逐步成型。这“一升一降一增”的结构性变化,标志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基本建立。

五年来,定西市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从机构能级、专科实力、服务效率三个维度发力,迈出医疗服务能力从“有”到“优”、从“弱”到“强”的坚定步伐。定西累计实施125个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55.04亿元,新增建筑面积72.22万平方米,全市新增三级医院5家,总数增至7家,建成9家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老年医学科,135家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国家服务能力标准,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社区医院创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增至2.18万人,增幅29.76%;执业(助理)医师达8589人,增幅36.59%。通过名老中医工作室、博士工作站等平台,柔性引进专家42名,培养骨干医师1226名,一支“留得住、能战斗”的卫生健康队伍,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五年来,全市建设临床重点专科133个,建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呼吸内科2个国家重点专科,建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骨伤科、治未病科,临洮县中医院推拿科3个国家级优势中医专科。引进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等成百项新疗法,填补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等25项诊疗空白,成立专病门诊30个、多学科MDT门诊5个专科诊疗水平大幅提升。

  中医药传承创新 特色赋能兴健康

2023年7月8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作为全市卫生健康领域史上单体国家投资最大项目,将成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姜伯俊介绍,项目建成后,医院将设置1000张床位,以脑病、肺病、心病、代谢病、骨病等中医诊疗中心为主要方向,建设集医疗、教学培训、科技研发、疾病预防、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快形成区域医疗服务“高地”。

五年来,作为甘肃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定西市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医药共荣”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医药事业与产业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陇中特色的发展路径。全市基层服务方面已实现中医药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市6个县区均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验收,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成了标准化中医馆,配备专业中医药人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针灸、推拿、中药调理等服务。

据统计,定西市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数、出院人数、专科建设总数等核心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与普惠性持续提升。

五年来,定西市以平台建设为纽带,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个,引进博士工作站5个。

全国名中医赵继福教授的“赵氏脉术”已传承收徒28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漆生权等专家的诊疗经验,正通过工作室辐射至基层临床,引进开展了51项新技术新项目,录入86个中医特色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创新门诊甲状腺MDT诊疗模式,通过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卒中中心认证,建成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治未病科等14个重点专科。

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有154项新技术通过伦理审核并应用于临床,新业务拓展至48个领域,手术成功率提升至97%,还参与了4项国家级多中心横向课题合作,让中医药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焕发新的活力。

  公卫织网筑屏障 全民守护享安康

2024年8月20日,中华健康快车·中国石化甘肃定西光明行顺利为来自安定区的首批16位患者完成手术并顺利出院。很多患者拉着医生的手,对他们体贴的关心关爱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五年来,定西以公共卫生为“底线”、以健康促进为“主线”,推动健康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度转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健康快车8次停靠定西,累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9123例,为患者节约费用近5000万元;全市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院领导接待日”“床旁结算”等暖心服务;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定西医院推出22项惠民行动,为特殊群体免费体检,实施60岁以上老人“一免一减半五优先”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定西公立医院员工满意度、门诊满意度、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第二、第四,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综合评价位居前列。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精准化”,让健康保障更有温度。通过“夯基固本”“固强补弱”“全面提升”专项整治,定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连续三年实现质量与效率双提升: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97.85%,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超9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63.88%、41.67%,65岁以上老人规范管理率79.46%,传染病报告率100%。渭源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构建的“N+1+7+72”慢病管理架构,上线县域慢病管理系统,已管理患者4.1万人,其医防融合模式获评全国创新案例,为基层慢病管理提供“定西经验”。

健康理念的普及,让“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成为共识。定西通过健康知识“六进”“中医夜市”、新媒体科普等活动,推动居民健康素养从2021年的19.8%升至2024年的30.95%,职业健康工作获国家卫健委推广。全民健康核心指标持续优化:人均预期寿命从“十三五”末的73.56岁增至76.66岁,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建成4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居民健康获得感显著增强。

回望“十四五”,定西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体系完备”、从“特色初显”到“优势凸显”、从“疾病治疗”到“健康促进”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更源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定西将继续以医疗提质、中医药创新、全民健康为抓手,奋力书写健康定西建设的新篇章,让健康福祉在陇中大地持续延伸。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