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五位一体”畅通劳务路 “精准输转”筑稳致富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乔彩凤 通讯员 周琼 陆锦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劳务输转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路径。“十四五”以来,渭源县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促发展、保就业”目标,创新构建“劳务中介+劳务合作社+信息平台+劳务基地+劳务工作站”的“五位一体”劳务输转服务体系,打通了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的精准对接渠道,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该模式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体系联动,打造有组织输转“新引擎”
为扭转以往群众外出务工“单打独斗、盲目流动”的局面,渭源县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打造“五位一体”劳务输转新格局,着力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通过“订单式”“定向式”输转,以服务外包、承包流水线等方式,实现用工企业与务工群众高效匹配。同时,落实“由村到社、由社到户”的宣传机制,推动岗位信息全覆盖,并积极引入各地企业招工联盟入驻劳务协作基地,不断拓宽省外就业渠道。
此外,渭源县创新实施“六五四三”工作法,搭建“渭源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持续做强“渭水药工”“渭水家政员”等劳务品牌,以品牌效应带动高质量输转,实现“以品牌促输转、稳岗位、拓市场”,确保全县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精准对接,架起人岗匹配“连心桥”
“以前自己出去找工作,工资还没保障。现在县里把岗位送到手上,连企业都帮我们联系好了,工资、食宿都有保障,我们干得安心!”一位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成功签约的务工人员感慨道。
渭源县积极拓展东西部劳务协作,与东部用工大省和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在青岛、福州、新疆、西安等地设立驻外劳务工作站10个,拓展劳务基地120余家。2025年以来,累计输转劳动力7.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
县里还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常态化开展企业推介和招聘活动。线上依托信息平台精准推送岗位;线下举办“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4场,提供就业岗位8545个,真正把政策、岗位和温暖送到群众身边,搭建起劳动力与用工企业之间的高效对接平台。
服务赋能,铺就高质量就业“幸福路”
不仅要“输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渭源县在扩大劳务输转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就业质量和综合效益。
据县劳务服务中心主任王东奎介绍,“十四五”期间,渭源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紧扣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对输转劳动力实施精准技能提升,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累计发放务工奖补资金2602.86万元,惠及群众7.89万人,有效提升了务工稳定性。
同时,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98万元,鼓励扶持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形成“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创业一户、带动一片”的良性发展格局。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渭源县已累计输转劳动力36.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8.4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92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7%。这一组组扎实的数据,是“五位一体”模式成效的有力见证,也记录了全县群众在高质量就业道路上的坚实足迹。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