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定西市安定区:筑牢绿色屏障 绘就生态新篇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4 11:25:07

安定:筑牢绿色屏障 绘就生态新篇

新定西·定西日报通讯员 陈 霄

“十四五”以来,安定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盯加力建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以统筹推进“绿满陇中”行动为牵引,聚焦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明显见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领导小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等多个协调议事机构,统筹协调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健全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开展了全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强化河湖联防联控联治。

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凸显。协同控制,巩固改善大气环境。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对照《市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以“压煤、抑尘、净烟、控车、减排”为抓手,全链条压实责任,扎实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餐饮油烟专项整治、施工场地“6个100%”管控、机动车排放闭环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空气质量持续向善向好,截至11月18日,PM2.5平均浓度25.2微克/立方米,较2024年同比下降8.7%,市区优良天数比率达92.2%。

全链条监管,水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构建“排污单位—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受纳水体”全链条监管机制,全区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6%,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Ⅴ类水体比例达到100%、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成效提升明显,为全区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撑。

源头防控,土壤和农村环境有效提升。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建设用地监督监管,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调查成果应用,建立健全企业土壤环境管理数据库,分类制定风险管控措施,重点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科学推进,筑牢陇中生态安全屏障。安定区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重,通过系统规划、科学实施、规模化推进和专业化管护,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和“乔、灌、草”结合原则,严把整地、施肥、选苗、栽植、浇水、覆土“六道关口”,形成了“挖大坑、施大肥、栽大苗、浇大水、覆地膜”的“安定经验”。“十四五”期间,安定区争取各类造林绿化资金6.11亿元,采取“乔灌草结合、多树种混交”模式,完成生态造林62.7万亩,建成多个整流域生态造林示范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定区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锐意进取,久久为功,为全区高质量追赶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定新篇章筑牢更加坚实的生态根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