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马艳 杨苓曦
“十四五”以来,武威市凉州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补齐短板、兜牢底线,将“身边小事”办成“温暖大事”,交出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暖心答卷。
精准救助 筑牢民生保障网
初冬时节,凉州区和平镇吉俊年夫妻的小院内暖意融融。夫妻二人均为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两个孩子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益于民政部门政策帮扶、爱心妈妈上门辅导、技能培训等举措,吉俊年重拾生活信心——其妻通过手机直播拓展增收渠道,家庭开启新生活。“民政部门总能在我们困难时及时提供保障,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吉俊年说。
凉州区不断拓展救助领域,为特殊困难群体点亮希望。“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44亿元,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23411人、特困人员2627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88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5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现了民生保障全域覆盖。
提质扩容 让养老服务更有质感
清晨,凉州区火车站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居民张建琴和姐妹们开启了充实的一天。“中心提供‘医、食、住、行、乐’全方位服务,医师可进行基础问诊、慢病管理、康复训练,突发不适也能快速处理;还定期组织书法、合唱等活动,帮助我们告别孤单。”张建琴说。
针对农村老人“吃饭难、照料难、娱乐难”问题,凉州区各镇以“就近便利、互助养老”为原则,建设集生活照料、文化娱乐、互助交流于一体的温馨家园。“十四五”期间,新建28个村级互助幸福院,填补了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
结对帮扶 凝聚民生关爱力量
凉州区东关街富民花园社区居民杨俊,因脑梗死肢体二级残疾丧失务工能力,其妻2021年确诊尿毒症需长期透析,高额医疗费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东关街街道及帮扶干部入户摸清需求,落实全额低保,对接医保部门办理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报销;常态化谈心交流缓解心理压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结对干部常来嘘寒问暖,心里特别温暖!”杨俊说。
自“结对帮扶·爱心凉州”工程实施以来,凉州区聚焦困难群众需求,组织干部与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特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关怀、救助、纾困,确保“孤有所依、残有所助、困有所帮”。2023年以来,结对干部累计联系交流86158次、走访探视60767次,解决困难12827个、帮办实事23143件,资助资金452.86万元。
凉州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海林表示,“十四五”以来,区民政局聚焦民生保障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乡救助标准,整合资源建成区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累计建成运营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28个,夯实兜底保障基础,扩大养老设施覆盖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民政支撑。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