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利企“优”无止境
——天水“十四五”政务服务实现系统性重塑
天水融媒记者 王琴 马仓仓
“十四五”时期,是全市营商环境实现系统性重塑、发生格局性变化的五年。五年来,我市坚持以深化改革破障碍、以数字赋能提效能、以优质服务增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减率高达92.60%,全程网办率跃升至99.72%,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05次;市级119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进必进”,“好差评”好评率稳定在99.99%以上,12345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近100%;“跨省通办”朋友圈扩展至7个地市,480个事项实现异地可办……一连串扎实的数据,勾勒出全市在“十四五”期间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步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审批“瘦身”提质 企业办事更省心
“以前办业务,材料多、流程长,来回跑是常态。现在大不一样了,很多事网上点一点或在一个窗口提交一次材料,很快就全办妥了,实在太方便了!”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刚办理完新能源项目审批的企业前期主管燕鹏臻由衷感叹。而这背后,是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的不懈努力。
“十四五”以来,我市对政务服务审批流程进行系统性重塑,全力压减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减少跑动次数。“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市政务服务事项时限压减率达92.6%,较‘十三五’末提升了62.8个百分点;申请材料平均数量精减44.2%,即办事项占比提升至89.36%。特别是全程网办率实现从66.2%到99.72%的跃升,意味着绝大多数事项企业群众‘一次都不用跑’即可办成。”市政务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杨璇如介绍。
效率提升的同时,服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也在同步推进。走进宽敞明亮的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各个窗口秩序井然,工作人员精神饱满。这得益于中心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督查工作规范》,对工作人员进行全天候的现场督查和视频巡查,并将结果与考核评优挂钩,常态化督促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落实,有效规范了审批服务行为。
在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马晨霞向记者展示了改革成果:“我们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和服务创新,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四个阶段的并联审批,并联审批率超过85%,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到60个工作日以内。过去企业需要逐个部门‘串联’跑审批,费时费力,现在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联推进,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启“政务服务+免费上门取件”和“政务服务+免费邮寄送达”新模式,“十四五”以来已免费邮寄办理结果28561件,预约上门取件46次。同时,主动对接省市重大项目,为176个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帮办代办服务,为8895人次特殊群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从“被动等候”向“主动靠前”深刻转变。
服务升级加码 民生保障更暖心
“我腿脚不方便,以前最怕跑手续。现在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上门取材料,办好还免费寄到家,真是太贴心了!”家住秦州区的退休工人张建新对政务服务的“上门办”赞不绝口。这种体验的革新,源于我市推动服务理念从“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市政务服务中心税务窗口负责人王燕对此感受颇深:“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十三五’基础上推动办税缴费便利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全面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推广‘智能客服’与‘专家团队’相结合的精细化服务模式,严格落实‘一窗通办’‘首问责任制’等,确保服务标准规范、优质高效。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电子税务局推动‘政策找人’,确保减税降费红利精准直达、应享尽享。”
服务的优化不仅体现在办事流程上,更体现在对群众多元需求的精准回应上。市政务服务中心司法窗口负责人连想来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司法窗口聚焦群众高频法律需求,开设了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等服务,并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我们组建了专业律师团队,提供‘一对一’法律指导。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59件,接待来访群众1500余人次,电话解答咨询2000余人次,努力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众。”连想来说。
“医保服务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我市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的全面落地,已减轻群众医疗负担15.93亿元。门诊慢病病种数从26种增加到68种,五年间享受待遇217.61万人次、基金支出10.99亿元。我们还推动28项业务‘网办’‘掌办’,新生儿实现‘落地即参保、出院即报销’,参保群众从‘卡时代’迈向了‘码时代’‘脸时代’,看病报销更加方便快捷。”市医保窗口负责人李跃华用一组数据展示了“十四五”期间的惠民成效。
监督扩面赋能 治理效能更透明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放”出活力、“服”出便利,更要“管”出公平。我市积极探索新型监管机制,致力于构建法治保障、多元参与、精准高效的社会共治格局。
“我们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督’模式,依托电子监察系统,对所有办理事项进行全流程监督。”杨璇如介绍说,“十四五”以来,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审批时限过半事项发出提醒函106份,对临期事项发出催办函60份,有效确保了事项按期办结,防范了“线下审批”“吃拿卡要”等问题。
监督的效力,最终要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我市建立健全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引导办事群众“一事一评、一次一评”。“这套评价体系倒逼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一位窗口工作人员坦言。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市政务服务事项评价率从75%提升至99.38%,好评率稳定在99.99%以上,差评整改率则达到100%。
畅通的诉求响应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润滑剂”,我市创新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12345热线工单办理工作机制,搭建了超过3100个各级承办单位。“企业群众的合理诉求由平台统筹,工单可直派基层,形成了上下联动、快速响应、及时化解的工作格局。”杨璇如说,“目前,12345热线工单按时办结率接近100%,综合满意率稳定在92%以上,受到了省政府的通报表扬。”
为了让好政策、好服务被更多企业群众知晓,我市全力打造“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通过视频号开设“政务微讲堂”,以情景再现、操作演示等生动形式,累计推出微视频43期,播放量超18.6万次。微信公众号则构建起“服务动态+办事指南+案例解读”综合平台,助力企业群众准备材料时间压减90%以上,“反复问、多次跑”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改革之笔书写了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精彩答卷,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五年来,甘肃政务服务网天水子站市级部门共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009791件,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扎根天水、投资兴业,营商环境已成为天水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新起点,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锚定更高标准,聚焦智能化、精准化、一体化升级,进一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完善便民利企服务机制,持续擦亮“营商环境佳、投资前景好、发展活力足”的天水名片,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水新篇章构筑更加坚实的发展根基。
■记者手记:
五年来,天水以改革破局、以服务暖心、以监督护航,用一组组硬核数据勾勒出营商环境的蝶变轨迹。从审批时限的“减法”到服务供给的“加法”,再到监督效能的“乘法”,每一项举措都直击痛点、贴合需求。政务服务从“被动等候”到“主动靠前”,从“卡时代”到“码时代”,变化的是流程效率,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如今,优质营商环境已成为天水的“金字招牌”,未来,随着“十五五”改革持续深化,这座城市必将以更优服务、更活机制,激发更大市场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