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沟村的“半小时幸福圈”
记者 周国华
暮秋时节,从市区新华路转到福州路,再从北环路驶入陈金公路,20多公里的路程用时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在这条连村进城的线路上,满载快递包裹的邮车每天往返经过,302线公交车也按排班表准时驶过,从不打烊。
拉近陈家沟村和市区距离的,不光有穿村而过的通城公路、城乡一体的公交网络、送抵上门的“货邮”服务,还有按照金川区“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融合一体”的发展思路,以及整体推进乡村生活和现代化城市差距不断缩小的各项务实举措。
“十四五”期间,陈家沟村编制完成了《金川区陈家沟村村庄规划(2021-2035)》,对全村发展目标定位、产业发展布局和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作了长远谋划。先从最贴近村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着手。陈家沟村将硬化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前,实施主次干道亮化美化、集中供热和天然气入户工程,改造提升农宅建筑能效300余宗,敷设了覆盖全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管网,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水冲式厕所,深入实施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实现供水与城市同网同源同质。村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日趋完善的基础上,陈家沟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行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和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全面提升环卫作业质量和管理水平;广泛开展村庄绿化行动,在巷道两旁更新种植树木8000余棵,村内绿化面积达35公顷,村庄绿化率达42%,村域面貌进一步改善。
宜业方能长久宜居,作为双湾镇政府驻地,陈家沟村利用优美的田园风景和毗邻城区的地理优势,打造了文昌园景区、香草大道、“十里花海”车窗景观带、蔬菜水果采摘园、青少年研学基地、“共享农庄”等文旅景点,常态化举办“双湾吃头周末市集”活动,勾勒出乡村生态旅游的兴业画卷。闲暇时光去陈家沟拥抱自然,赏美景、吃美食、探农园,已成为金昌市民近郊游的一种选择。陈家沟村还通过打造家庭农场,建设集中养殖区搞起了养殖业;依托辰银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娃娃菜、花菜、甘蓝、红辣椒等蔬菜产业。由于“龙头企业带村”“村企联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工作的扎实开展,本地产业开始常年吸纳村民就近务工。近年来,持续壮大的产业收益、劳务培训输转工资性收入、土地流转租金、村集体经济分红、兜底保障和惠农补助资金,拓宽了致富渠道,形成村民的多元化收入。2024年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45元。
“口袋鼓”还要“头脑富”。陈家沟村配套完善农家书屋、文化中心等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广场舞、秧歌、小戏小曲、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等文化活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广泛开展“婆媳互夸会”“百岁老人生日宴”“家庭文明积分兑换”等主题实践活动和“最美双湾人”“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典型选树活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文明实践中培育涵养。
“我们紧盯数字乡村发展机遇,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搭建起‘3+2+N’数字乡村平台,让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群众服务、基层治理。”陈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赵辉文在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指着电子大屏上的数据信息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陈家沟村深入拓展基层治理工作,在“党建引领、自治为基、法治保障、德治支撑”大框架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扎实推行“有事找书记”“有事找警察”、基层民主协商、“连心促振兴”1456等工作制度和方法,打造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视频监控室”“公共法律服务室”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大力排查化解村民群众的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