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到餐桌 从药店到企业
筑牢全链条防护线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自2025年9月1日《兰州市文明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把贯彻《条例》作为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推进文明餐桌行动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关于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全力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扎实推进药品全过程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引导消费者践行“文明用餐、杜绝浪费”理念,全面推动《条例》落实落细。
1 综合整治 绘就文明市场新图景
11月11日上午,城关区五泉肉菜市场内人头攒动,经营户们一边整理自己的货品,一边招呼前来购物的客人。市场内分蔬菜区、调味品区、肉类区、水产区、熟食区等,商品琳琅满目,过道宽敞整洁。
“市场于2005年正式营业,是全省示范性标准化肉菜市场之一,也是兰州市第一家生鲜超市式市场。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进行了3次提升改造,目前经营面积6000平方米,有160多个摊位,经营十几个大类上百个品种商品,日均销售蔬菜10吨以上,为周边20万居民的‘菜篮子’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关区五泉肉菜市场现场经理胡立坤介绍。作为全省首家智慧型农贸样板级标准化市场,市场建立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场内销售的肉类蔬菜,其产地、批发地、价格都要登记上传,并与政府发给经营户的溯源电子秤联网。“《条例》实施后,更是对各方面进行了加强,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购物体验更快捷、更舒适。”胡立坤说。
检查市场秤具
近期,市市场监管局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集贸(农贸)市场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围绕环境卫生、计量器具、食品安全、明码标价、诚信经营等,采取“定点+巡查”方式开展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检查1000余户次经营主体,对95个市场主办方开展全覆盖约谈,努力让整洁有序的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诚信规范的经营成为市场常态,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惠及群众。
2 监管服务“两手抓” 确保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指导、咨询,药品零售销售,过期药品回收,代煎中药、打粉、切片,提供免费健康自检及健康指导,开展智慧化、网络化药学服务……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在零售药店监管方面精准发力打好药品监管“组合拳”,同时不断优化流程,做好监管服务“两手抓”。
市民在药店购药
“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要分开管理,分类陈列,要有明确的标识……”近日,在德生堂兰州十七店内,质量负责人沈明强和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常规培训。“自从《条例》实施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店内指导相关工作,专门进行了《条例》的宣传教育,并在百姓用药方面提出了要求;公司层面也下发通知做好相关培训。”沈明强介绍,“我们在药品质量全流程管控、处方药销售合规性、用药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查漏补缺,向专业化、规范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确保市民安全用药。”
市市场监管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科科长董珉介绍,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药品储存、使用管理等薄弱环节和特殊药品管理等关键风险点,加强药品法律法规解读和监管人员检查技能提升培训,探索风险台账清单管理模式常态化机制,推动从集中整治向常态长效监管的深层转变。
3 合理点餐 共同抵制餐饮浪费行为
“你好,点餐!”11月12日,在伊和园礼宴中心,虽然还不到中午12时,但已有不少客人陆续在大厅落座。服务员快步上前,在询问消费者的需求后,积极引导按需适量点餐,推介“小份菜”,餐后又为顾客提供打包服务。
伊和园礼宴中心有1.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可接待2000人同时就餐,如何引导消费者按需点餐、适量取餐、反对浪费成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今年4月我们升级为8D后厨管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空间动线、服务流程等多维度系统升级,以硬件升级结合流程优化严控食品安全管理。在顾客点餐的时候,我们会主动提醒,杜绝浪费。同时,每桌都配备了公勺公筷与分餐夹,倡导健康分餐。”伊和园礼宴中心营销总监张艳彬介绍。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总监、四级调研员杨晓莉表示,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担当文明餐桌的“倡导者”与“传播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餐饮集中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饮食、按需点餐、剩餐打包的节约意识,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主动提供公筷公勺,明示菜品分量,建议合理点餐,共同抵制餐饮浪费行为。同时,推进文明餐桌行动进餐厅、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实现从监管部门单方推动到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转变。
4 从源头到餐桌 筑牢全链条防护线
在食品生产环节,不论是餐馆还是食品生产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在依据《条例》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开展《条例》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市民知晓率与认同感,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践行文明规范,共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兰州奇正生态健康有限公司质量部质量总监李燕表示,《条例》实施后,市场监管部门在监督检查的同时,也开展宣传教育、专项培训等活动。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高风险品类企业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打击制售假劣肉制品、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等违法行为。对于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采取重点监督、飞行检查、体系检查、错时监督等科学监管方式,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从采购验收、生产到贮存、销售的全程追溯体系,筑牢“源头—生产—餐桌”全链条防护线。
记者 袁文波 文/图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