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卡位” 人才“赋能”
东西部协作的“青定样板”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张莉芳 李靖宇
初冬季节,走进安定区鲁家沟镇的定西现代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内,工作人员正忙碌地进行马铃薯原原种的筛选与包装。这座规划面积6.5万亩、总投资近15亿元的示范园,是东西部协作共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
2021年4月,青岛与定西正式结对,围绕“青岛所能、定西所需、群众所盼、未来所向”,逐步构建起以产业协作为核心,消费协作市场化、劳务协作品牌化、人才交流精准化、全面合作常态化的“一核四化”东西部协作帮扶新机制,持续拓宽跨行政区协同发展新路径。
“示范园引进7家种薯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带动57个村每年分红280万元。”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桥介绍。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核心引擎,定西市坚持“平台对平台、链条对链条”的协作思路,推动两地在装备制造、中医药、马铃薯等产业链上精准“卡位”。截至目前,已有123家山东、青岛企业落户定西,落地产业项目123个,协作资金投入4.5亿元建设“一县一园”,推动9个现代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我们投资14.3亿元建设的中药全产业链项目,正是东西协作结出的硕果。”甘肃天成兴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兴国介绍,2024年公司销售额达1.47亿元,带动12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元。
而在青岛的定西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定西宽粉”“安定马铃薯”等特色产品更是受青睐。在消费协作领域,定西搭建“政府部门+商会协会+运营企业”产销对接平台,建立29个“直采直供”基地,打造50多个消费帮扶品牌。“我们整合定西优质农产品,依托东西协作机制,联动线上线下,牵头打通产供销。”茂发源负责人柴文静表示,店铺今年销售额已突破2600万元。
协作的深度,更体现在民生福祉的温度。“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免车费、免餐费”——连续五年,定西向青岛发送返岗务工高铁专列,累计帮助2700多名劳动力顺利返岗。定西与山东7市共建劳务协作城市联盟,打造“青定人力”劳务品牌矩阵,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15.04万名。
“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帮什么。”青岛先后选派823名专技人才赴定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活动,建立11个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帮带高中教师960名。医疗专家设立名医诊疗工作站,组建59个“师带徒”小组,帮建重点科室21个。与此同时,定西组织1275名教育、医疗、科技人才赴青岛学习研修,举办乡村振兴、农业技术等培训班978期,参训人员达4.4万人次。
爱心帮扶同样温暖有力。“牵手定西土豆娃娃”项目动员青岛家庭参与儿童服务站建设、康复救助等公益行动,近三年累计向定西捐款捐物2.1亿元。
山海不为远,协作向未来。从产业园区到田间地头,从车间工厂到培训课堂,青定协作的足迹已遍布定西山川。定西正以“一核四化”为牵引,在东西部协作的广阔舞台上,书写着区域协调、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