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畔橄榄香
陇南日报记者 曹晟 赵珂苧 陈宇虹 陈怡帆
在武都区外纳镇周家山村,山林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漫山遍野的油橄榄树上,橄榄果缀满枝头,蓝黑、紫黑与翠绿交织,饱满的果肉仿佛随时能溢出油脂。
农户们背着竹篮、手持特制橄榄耙穿梭林间,指尖翻飞间,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应声落入筐中,他们小心翼翼地分拣去杂、装袋封口,再通过山地单轨运输机运往山脚的临时集散点。
“这几天采摘正忙,我们招收了周边很多村民采摘,今年预计能采鲜果五六十吨,仅工人工资就要支付五六万元。”外纳镇周家山村林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忠义说。
周忠义告诉记者:“今年天气对油橄榄的生长影响较大,但我们基地的油橄榄却能够保障品质与产量的双提升,这得益于政府部门、省林科院与油橄榄办联合开展的‘高接换优’,改良后的品种抗旱性强、挂果率更高。”
据周忠义介绍,按照当前市场行情计算,基地今年预估采收的鲜果总产值较去年可增长15%左右,另外合作社每年还会收购周边农户的油橄榄果近100吨,统一进行压榨,带动了群众增收。
周家山村的周勤花是基地的“老熟人”,她笑着说:“每年采收季我都来打两个多月零工,加上自家4亩橄榄的收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近年来,武都区在发展油橄榄产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一方面,通过橄榄树种植,治理荒山荒坡、改善区域生态,让白龙江沿岸的山更绿、水更清;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延伸,带动农户参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又能通过务工获得薪金,还能通过入股获得分红,实现“一份产业、多重收益”。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橄榄油产量均稳居全国首位,实现年综合产值40亿元。同时当地还培育了多家加工龙头企业,配备22条世界先进初榨油生产线,延伸出保健品、化妆品、橄榄酒等一系列产品。
如今,油橄榄产业已成为武都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惠及二十余万人,让主产区群众的收入稳步提升。
一颗颗从山间走出的橄榄果,正凭借全链条发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让“绿水青山”持续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