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瞬时洪峰”到“平稳缓流”
科技赋能让兰州2025“双11”物流实现平稳度峰
高铁快运中的货物 谭安丽 摄
“早上下单,下午就收到了护肤品,‘双11’的快递现在比平时还快!”11月9日,兰州市民李女士拆开刚送达的包裹,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份惊喜。与往年“双11”后快递堆积、配送延迟的焦虑不同,2025年兰州快递物流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平稳态势——高峰周期从往年的集中爆发缩短为持续缓释,“爆仓”“压件”成为历史,“当日达”“半日达”正成为更多快递的常态化时效。
高峰“拉平”:从“瞬时洪峰”到“平稳缓流”
“以前‘双11’,分拣中心的包裹能堆到天花板,快递员连轴转还送不完,现在虽然单量涨了,但节奏完全可控。”德邦快递兰州牟家庄快递员张鹏从业8年,亲历了兰州物流的变迁。他告诉记者,今年“双11”期间,自己日均派件量从平时的30-40件增至120余件,却能实现“当日货当日清”,“以前要拉两车货跑遍全城,现在有智能调度规划最优路线,还有无人车帮忙分担园区配送,效率完全不一样了”。
这种平稳背后,是物流高峰的“拉长效应”与“错峰机制”的双重作用。行业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25年兰州“双11”物流高峰从10月24日预售开启后逐步升温,峰值期较往年延长5天,单日最高处理量达180万件,较去年增长20%,但全网未出现任何站点积压、干线拥堵情况。“过去是‘双11’当天下单潮+节后集中派送潮的双峰模式,现在预售前置、跨店满减分阶段发放,让消费需求均匀释放。”省邮政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电商平台的规则调整与物流企业的前置备货相结合,使“集中爆仓”转化为“持续流转”。
在京东物流“亚洲一号”兰州智能产业园,这种错峰效应尤为明显。作为甘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物流园区,这里提前20天就启动了备货计划,将3C数码、日用百货等兰州消费者热门购买的商品提前入库。“园区覆盖甘青宁三省120万平方公里区域,兰州市内订单最快半日达,全省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规模化覆盖。”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数据预测消费需求,将商品前置到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从源头减少了跨区域运输压力,让物流高峰“化整为零”。
科技赋能:智能装备重塑物流“效率基因”
11月8日清晨,榆中县和平镇的极兔速递兰州智慧产业园内,16辆E6无人物流车正有序装载包裹,语音播报“车辆行驶中,请注意避让”后,车辆自动汇入配送路线。这些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车,搭载自研NOA技术,能主动避让行人和车辆,满电续航200公里,单次可装载800-1200件包裹,末端配送成本降低30%至50%。
“无人车主要负责园区到社区、驿站的短途配送,解决了末端‘用工难、效率波动’的痛点。”极兔速递无人车操作员孙娴介绍,目前已在兰州片区投放多辆无人物流车,下阶段计划探索“无人车+电商驿站”“无人车+农产品上行”等创新场景。在兰州主城区10多辆无人车也加入了配送行列,其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让快递小哥节日期间的配送效率再提一档,不少快递员得以轮休陪伴家人。
智能装备的应用不止于末端配送。在顺丰速运兰州和平转运中心,全自动化分拣线正高速运转,扫描、分拣、分流一气呵成。“整个快件从进场地到分拣出库,时效比传统模式提升30%,1小时能处理4万件包裹。”转运中心负责人孙科表示,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效率,更降低了人工分拣的差错率,让包裹完好率保持在99.9%以上。
顺丰速运和平转运中心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准备了100多辆货车和50多名备用人员,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快件流量,动态调整运力。‘双11’期间快件吞吐量从平时的1000吨增至1300吨,但通过智能调度让车辆往返不空驶,分拣人员按流量弹性地排班,实现了量增效不减。”转运中心负责人孙科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高铁急送”成为今年兰州物流的新亮点。兰州铁路局创新性推出高铁快运升级版服务,利用高铁载客动车组和行李车装运快件,覆盖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双11”期间,“高铁急送”部分跨区域急件实现4小时送达,构建起“陆运为主、高铁补急”的立体物流网络。
网络升级:枢纽建设筑牢“平稳底座”
物流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近年来,兰州持续强化西北物流枢纽地位,一批智能物流园区相继落地,构建起“仓配一体、干支联动”的物流网络。京东物流“兰州亚一”的投用,使西北地区7座智能仓形成“北斗之势”,与数百个中心仓、卫星仓构成一体化网络;极兔速递兰州智慧产业园单日处理峰值达180万件,年处理量超亿件,有效填补了甘青宁区域高峰期产能缺口。
在末端网络建设上,“快递进村”“驿站进社区”工程持续深化。目前兰州主城区社区快递驿站覆盖率达100%,乡镇驿站覆盖率超95%,形成“城市半日达、乡镇当日达”的配送圈。“以前农村快递要到镇上自取,现在驿站开到村口,无人车直接送货上门,土特产寄出去也更方便了。”榆中县农民王建国说,今年“双11”他通过电商平台卖出500多公斤百合,借助“产地仓+冷链物流”,次日就能送达全国消费者手中。
物流企业的协同合作也为平稳度峰提供了保障。兰州物流与供应链联合会牵头建立“‘双11’物流应急联动机制”,整合京东、极兔、德邦、申通等企业的仓配资源,实现干线运输互补、末端配送协同。“遇到个别企业运力紧张时,可通过联动机制调配其他企业的车辆和仓库,避免出现局部拥堵。”联合会负责人表示,这种“抱团取暖”的模式,让兰州物流网络的韧性显著增强。
从“爆仓焦虑”到“从容收递”,2025年兰州“双11”物流的平稳运行,是消费升级与产业革新的生动写照。科技赋能让物流效率持续突破,网络升级让配送网络不断完善,错峰模式让供需关系更加均衡。随着智能物流的深入发展,兰州作为西北物流枢纽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不仅让市民的网购体验更便捷,更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正如一位物流从业者所言:“‘双11’的物流变迁,见证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更是一个行业的成熟蜕变。”
记者 周靖博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