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科技 向“新”而行
在河西走廊,由大型风电机组成的“白色森林”将无限“风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电”,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张掖市甘州区华瑞恒祥玉米制种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加工优质玉米良种。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兰石集团重装数字化焊接车间,智能机械臂在自动化焊接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部件进行安装调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由张掖星座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神启号02星”发射成功。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成林
耸立在大漠中的首航节能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斌银
中国移动(甘肃·庆阳)绿色智算中心工作人员在数据机房做维护。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参观者在兰洽会展馆借助VR技术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黄河奔腾,长风浩荡。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陇原儿女正以“向新而行”的坚定姿态,书写发展的新篇章。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强科技”行动,将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引擎。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扎根陇原,国家和省部级平台跃升至21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459家,科技创新型企业176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541家。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新型非洲猪瘟疫苗等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服务国家所需,甘肃担当作为。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甘肃科技力量持续突破,2兆瓦液态燃料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站建成试运行,离子电推进系统、高性能原子钟、固体润滑材料、高温合金等核心技术助力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我省还攻克核素提取、同位素制备等“卡脖子”技术,完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海洋模块钻修机研发攻关任务。
甘肃还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元;兰州新区建成国内产能最大的电池级高性能电解铜箔基地;兰州石化丁腈橡胶产能位列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河西走廊玉米制种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汇聚人工智能巨头的5.1万P算力中心引领技术与经济指标双提升;马铃薯、瓜果、花卉等特色“甘味”产业蓬勃发展。
在绿色能源领域,百兆瓦级光热电站、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拔地而起,多能互补体系助推“双碳”目标建设。
天水华天集成电路基地加速形成全链条布局,未来材料、航空航天装备研发、新型储能、动力电池、创新药物等前沿领域研发布局加速推进。甘肃正锚定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目标,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科技力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