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汭河清波延绵不绝 水利答卷温暖有力
□记者 褚翊超
汭河清波绵延不绝,通过遍布城乡的供水管网,流入泾川千家万户;北部塬区的灌溉系统精准调度,悄然润泽着万亩良田。从泾河两岸到乡村角落,从水源工程到百姓水龙头,五年来,泾川水利人以水为笔,用心书写着一份有温度、有力度的“水答卷”。
“我们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系统推进水资源管控、供水保障、水生态治理和智慧水利建设,全县水安全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县水务局局长张静平介绍,“如今,更稳定的水源、更安心的防洪、更清澈的河湖,正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重点工程跑出“加速度”,发展用水更有保障
在刘李河水库建设现场,主体工程已全面建成并开始蓄水,工人们正抓紧开展护栏安装、绿化养护及进场道路柏油罩面等收尾工作。这座总库容335.7万立方米的水库,每年可为北部塬区提供288.9万立方米用水,成为9.72万群众和1.2万亩农田的“新水盆”。
与此同时,北部塬区供水保障工程也已全面建成主体,这些工程是泾川县“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的10项水利项目的一部分,全县水利工程总投资规模达6.43亿元,通过系统推进黑河梁河大桥至响河段河堤治理、涧河沟防洪治理等重点项目,区域水源保障和防洪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节水增效成为“新常态”,用水方式持续优化
在重大水利工程筑牢水源保障的基础上,泾川县同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五年来,泾川县用水总量控制在3052.4万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61,并成功创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县水务局干部张琴说:“我们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节水技术,就是要让每一方水都用在刀刃上。”
农村供水实现“全覆盖”,幸福水流进万家
如果说节水增效是“节流”,那么农村供水全覆盖就是最好的“开源”。
走进丰台镇,村民李秀兰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过去喝的是井水,旱天常断流,现在通了自来水,洗衣、做饭、洗澡都方便多了!”这背后,是全县建成6处骨干水源工程、62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铺设管道4347.89公里,实现自来水通村率100%的历史性跨越。
南部水厂负责人杨文锁说:“我们还安装了18套视频监控,划定水源保护区,建成了水质检测中心,就是要让群众喝上放心水。”此外,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推行“两部制”水价与计量收费,既保障了工程长效运行,也促进了用水户节约意识提升。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