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健康底线 托举民生幸福
——“十四五”平凉高质量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医保改革篇
□记者 杨曼艺
医保,是民生之依,更是千家万户健康梦的坚实守护。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能,在全民医保、医药改革、智慧服务、基金安全四大领域协同发力,交出了一份覆盖面更广、保障力更强、服务更便捷、运行更稳健的民生答卷,稳稳托起了平凉百姓的健康梦。
筑牢医保网 守护百姓健康福祉
一张覆盖全民、兜底有力的医疗保障网,正在平凉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十四五”期间,全市基本医保参保189.1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随着参保户籍限制全面放开,在平创业居住的“新市民”群体同样被纳入保障体系。
从河南来平做生意的王怀景对此深有体会。去年他因急性阑尾炎住院,得益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了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报销后个人仅支付不到一千元。“真没想到,在异地他乡也能有这么好的医保保障,心里特别踏实。”他的经历,正是平凉医保扩面提质的生动缩影。
在精准帮扶方面,全市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落实低收入人口参保资助“免申即享”和三重保障梯次减负政策。
2022年,张强被确诊恶性淋巴瘤,三年来医疗总费用高达38.5万元,基本医保报销15.5万元,但因谈判药门诊费用暂未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剩余23万元需他自行承担。就在张强为医疗费用焦虑之际,一次医保政策宣传带来了转机,得知自己符合医疗救助条件后,他立即提交救助申请。三年来,张强累计获医疗救助资金15.4万元。他感激地说:“如果没有医疗救助资金,真不知道这三年来,自己该如何坚持下来。”
据统计,全市累计资助困难群众参保近4.45亿元,综合帮扶政策共为80.5万人次低收入人口减负超30亿元。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平凉结合基金收支动态调整待遇政策,持续巩固保障水平。2021年以来累计调整待遇政策19项,全市职工和居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85%、70%左右。
深化“三医”协同 提升群众获得感
医保改革步入深水区,关键在于打好组合拳。平凉深入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DIP付费配套机制,“三个全覆盖”要求全面达标,病种覆盖率、基金覆盖率均达到99.9%,实施精神类、康复类疾病按床日付费,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日间诊疗、日间手术纳入医保支付,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实现按就医地支付方式付费,基金支付实现了从“后付制”到“预付制”、从被动付费到主动付费的转变。
集采政策的落地让糖尿病患者李红受益匪浅:“常用的胰岛素从每支68元降至28元,每月用3支,一年能省下1400多元,负担确实轻了不少。”
在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中,全市鼓励引导医药机构优先选用集采药品和耗材,不断扩大药品耗材集采范围,累计采购药品779种、医药耗材32类,采购金额3.39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药品耗材集采任务,集采工作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医疗保障年鉴收录。
同时,集中上调全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由执行省级相应级别医疗机构最高限价的84%提高至94%。
守好群众的“救命钱”是医保改革的底线。我市坚决守牢基金安全底线,健全落实基金运行监测分析制度,切实加强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全力化解运行风险,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五年来,医保政策累计为群众减负108亿元,惠及参保患者2272万人次。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