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肃北:边疆治理有“妙招” 平安底色更鲜明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0 14:25:33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克勤 通讯员 于娇梅

近年来,肃北县紧扣“平安边境模范县”创建的战略目标,立足县情实际,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核心,以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为主线,积极探索实践“平台集成、网格兜底、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连续三年实现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持续攀升,党城湾镇更创下27年命案“零发生”的平安纪录,为边境地区主动创稳提供了“肃北样本”。

集成资源,打造“一站式”治理中枢。肃北县高标准打造县级综治中心,打破部门壁垒,集成信访接待、矛盾调处、诉讼服务、检察服务、心理咨询、公共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制定《肃北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工作方案》及10余项配套制度,明确“窗口接待-分流交办-跟踪督办”标准化流程,建立“日汇总、周研判、月通报”机制。肃北县综治中心累计召开分析研判会20余次,“吹哨”调度部门协同化解复杂纠纷40余件。2024年以来,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解决”成为常态,满意度持续攀升。服务下沉,规范化建设向乡镇纵深推进。党城湾镇综治中心设立“蒙古包调解室”,将调解阵地延伸至牧农民生产生活一线,年均成功调处草场、邻里等纠纷30余件。马鬃山镇综治中心针对辖区企业分散、距离遥远的特点,构建“云端调解+巡回法庭”双轨模式,线上高效化解涉企纠纷40余件,线下深入矿区开展“草原庭审”30余场,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覆盖。紫亭社区实践“五联工作法”,高效整合警务室、健康驿站等27个阵地资源,依托“党群议事会”平台有效破解小区停车难、环境脏乱等10余项民生痛点,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县、乡联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网格兜底,激活治理“神经末梢”。该县积极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基层网格员”三级联动体系,创新融合“网格+警格”、“网格+新业态”模式,吸纳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动员辖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通过制定《网格员管理考核实施办法》、落实经费保障、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1月至10月组织8场次400余人次)及“优秀网格员风采”选树活动,有效激发网格队伍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69件,成功化解268件,调处率高达99.6%,其中网格员排查上报并成功调处事项达62件。为破解牧区地广人稀、信息闭塞难题,创新组建“马背网格员”队伍。“马背网格员”年均累计走访群众120余户,当场解决诉求超73%,其余问题均通过《民情日记》实现跟踪销号,生动诠释了“服务跟着人走、矛盾就地化解”的实战效能。

民族融合,彰显治理“肃北特色”。该县创新打造“奶茶议事”“蒙古包调解室”特色品牌,将纠纷化解巧妙融入“喝奶茶、聊家常”的民族习俗氛围。累计开展协商议事80余次,成功解决牧区道路修缮、牧旅融合等民生问题10余个,“奶茶议事会”入选2024年全省基层治理十大亮点品牌。双语服务,促进团结共治。紧密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建蒙汉双语调解队、法律宣讲团,深入牧区开展“送法进牧区”活动80场次,覆盖群众1.26万人次,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实践,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肃北样板”。肃北县通过构建“平台集成、网格兜底、多元共治、智慧赋能、民族融合”的治理体系,有效破解了边疆民族地区治理难题,实现了由“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的深刻转变。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