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通讯员 尚学娟
素有“藏乡小江南”美誉的舟曲县,依托优良生态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振兴之路。深秋时节,这里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生机。
生态鸡“闯”出致富路
在舟曲县城关镇沙川村,体态健硕的生态鸡漫步林间,啼声起伏,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养殖图景。
沙川村薛红光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成立,主营从岭藏鸡、黑瑶鸡、麻羽高产蛋鸡养殖及土鸡蛋销售。合作社利用村集体林地,建成了30亩林下散养基地,养殖生态鸡1.2万只,年产优质土鸡蛋20万枚。合作社累计带动20户80名脱贫群众增收,并吸纳了4名脱贫户常年务工。
2024年,薛红光的女儿薛条芳大学毕业后返乡,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养殖日常,带动从岭藏鸡线上销售额达26万元。线下与兰州、白银、九寨沟等地企业合作,销量稳步提升。
“我们计划向周边农户免费发放鸡苗,出栏时按协议价收购,预计年出栏从岭藏鸡2万只。”薛条芳对未来充满信心。
小蜜蜂“酿”就大产业
舟曲县博峪镇蜜源丰富,花期交错。欧卧诺村养蜂带头人薛成花正通过手机App查看智慧蜂箱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实时数据。
她创办的博峪纹党蜜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免费投放蜂群并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对原蜜进行加工销售。目前公司在全县设有15个养殖基地,养殖中华蜂3600余箱,带动了700余户农户增收,累计分红135万元。
村民薛关代说:“今年养了200多箱中华蜂,预计收蜜1000公斤。以前外出打工年收入不到3万元,如今在家门口养蜂,收入更高,还能学技术。”
中药材“铺”展新前景
在甘南中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中药材经过揉搓、加工,变得挺直规整。公司负责人金小平介绍,他们与农户、合作社深度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原料基地,并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
如今,普通的当归、黄芪已“变身”为党参黄芪当归茶、藏地高山党参浓缩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了从“卖原料”向“卖产品”的转型升级。
舟曲县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引进7个符合国家GMP标准的中藏药材加工车间,联动3500余家药材生产基地,年加工饮片3000吨。2024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2万亩,产量1.4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6.15亿元。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