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武威:沃野绘织新画卷 乡村振兴谱华章

来源/ 武威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06 18:14:47

武威:沃野绘织新画卷 乡村振兴谱华章

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武威日报记者王丽

武威日报记者孙煜东 包雨纯 王炳智

风染疏枝、秋叶纷落,季节的转场再次拉开序幕。

在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标准化日光温室连片成网,特色果蔬从田间直供餐桌;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移民新村配套建成山楂种植基地与牛羊养殖小区,生态移民们端稳了“产业饭碗”;

在天祝县松山镇达隆村,牦牛养殖合作社带动牧民稳定增收,草原上飘满欢声笑语;

在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高效节水设施农业示范园里人参果飘香,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这五年,是武威以钉钉子精神破解“三农”难题的五年,是用“绣花功”织就乡村振兴画卷的五年。产业兴旺的鼓点愈发强劲,宜居乡村的底色愈发鲜亮,治理有效的根基愈发牢固。

“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强产业、美乡村、树品牌”为突破口,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了一幅“腰包鼓、日子甜、乡村美”的振兴画卷。

强基固本兴产业 铺就富民增收路

产业是实现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的治本之策和源头活水。

走进凉州区发放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一排排日光温室错落有序地排列田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日光温室内,一个个青翠碧绿、个头均匀、纹路清晰的西瓜掩映在浓密的瓜叶间,绿意喜人,来回穿梭的新农人,像花丛中的蜜蜂一样忙着栽植秧苗。

“我们实行‘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种苗+指导+收购+销售’订单农业产销模式,大伙儿收入变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副镇长翟龙龙站在日光温室里满脸笑意。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的根本举措,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做足“土特产”大文章,引领带动“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让特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钱袋子”。

产业融合发展更是为增收按下“加速键”。我市肉羊产业通过“养殖+加工”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行走在古浪县黄花滩镇金滩羊产业园,高标准养殖棚鳞次栉比,此起彼伏的羊叫声奏响产业兴旺的协奏曲。在这片黄金纬度带上,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洁净无污染的水源、空气和土壤,造就了古浪羊羔肉高蛋白、低脂肪、富营养、零污染的独特优势。

古浪县依托规模化肉羊养殖基地,配套建设现代化屠宰场与精深加工车间,将羊肉速冻制成多元化产品。在甘肃天乐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整羊精细分割为羊肋排、羊蝎子、羊里脊等20余个品类。“通过精细化分割加工,羊肉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销售渠道也持续拓展。”公司销售负责人陈晓燕说。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链条延伸,不仅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更让农户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增收致富。

“十四五”期间,我市全力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坚持用“工”字诀念好“农”字经,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促进农产品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项目延伸。同时,组建农民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特色农业带动乡村产业新发展,发放镇、黄花滩镇并非个例。我市坚持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凉州区现代奶业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民勤县肉羊、古浪县牛羊、天祝县藜麦食用菌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4个,园区聚集效应愈发显现。

精雕细琢建乡村 绘就宜居新图景

“现在房前屋后都干净了,道路也平整畅通了。”

“村里环境好了,有广场也有小游园……”

秋日薄雾,烟火俱足,三三两两的村民坐在家门前拉着家常,不时开怀大笑;老人们围着桌子下棋,悠闲自在……走进天祝县华藏寺镇南山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组巷道整洁平坦,院墙外落叶橙黄,构成一幅色彩艳丽的深秋图景,村民任大朝正和家人们一起在院外的空地上翻晒自家种的藜麦。

“现在比起以前日子就太好啊。”任大朝一边麻利地干活一边说,“我现在种着2000亩藜麦,每年能收入个15万元左右,政府还有种藜麦的补贴,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行动,锚定“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目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

“以前山里的路坑坑洼洼,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院子里就是小花园,周边学校、超市、医院都有,和城里生活没啥两样,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古浪县古浪镇龙泉新村村民王雪英领着记者参观其新居,厨房里天然气灶蓝焰跳动,卫生间里冲水马桶干净整洁,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党群服务中心里图书角等一应俱全。

水、电、路、暖、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商超购物等便民服务场所设置齐全,群众就医、上学、出行便利,就业机会多、就业渠道广……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古浪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安置点的每一处变化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每一项配套都彰显着民生温度,让生态避险与生活提质实现了同频共振。

道路是农村联通外界的“主动脉”,更是激活乡村产业、承载村民幸福的“民生线”。

累计投资36.3亿元,建成各类农村公路6030公里,全市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从“十三五”末的76.8%提高到93.68%,自然村组路通硬化路比例从2020年的39.9%提高到98.9%……我市按照“统筹城乡、干支衔接、镇村连接、串点成线、连线成环”原则,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道路更畅通、农业发展更高效、群众出行更便利,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如今,行走在武威各乡村,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匠心打造树品牌 拓宽致富新渠道

品牌建设是我市特色农产品破圈突围的核心引擎。

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中,“凉州黄白花牛肉”因其独特的营养品质特性名列其中,这标志着凉州区黄白花牛养殖产业迈上新台阶。

秋日的凉州区金谷丰畜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牧场里,一栋栋高标准牛舍整齐排列,膘肥体壮的牛儿边享用“美食”、边晒太阳,工作人员驾驶着电动环保牛羊清扫车在牛舍里徐徐前进。

“凉州黄白花牛具有体格大、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合作社突出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比散户养殖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合作社负责人张成年向记者介绍。

凉州区金谷丰畜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肉牛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提升科技含量和生产技术水平,并以“龙头企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向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服务,带动周边农户扩大肉牛育肥养殖规模,发展肉牛产业。

“以前家里的生计全靠种地,靠天吃饭收入也不稳定,现在在合作社上班,收入稳定了,技术也学到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过几年我也想自己养牛。”在合作社工作的武南镇张林村村民武国华有了新愿望。

肉牛产业让农户鼓起了钱袋子,而在凉州的田间地头,另一批特色农产品也正借着电商直播的东风,走出武威。

依托“企业+农户”的联动底色,从牧场的青贮饲料到菜园的鲜蔬硕果,武威人把土地里的原生态宝贝,变成了直播间里的抢手货,让祁连山下的烟火滋味,通过屏幕送到了千家万户的餐桌前。

“家人们快看!咱的好货刚从地里摘回来。”在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主播举着红彤彤的西红柿凑近镜头,沙瓤裹着汁水簌簌往下滴,酸甜香气仿佛要溢出屏幕。“咬一口满嘴都是儿时味道,老人孩子吃可口。”

“公司联合兄弟企业建立‘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管控体系,为农户统一提供种苗、农资、技术服务。在销售端,创新搭建‘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立体矩阵,签约300多名生鲜网红达人,牵手‘多多买菜’等平台,并在成都、重庆布局云仓完善供应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发力。”该公司副总经理罗江涛介绍道。

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间,“企业+合作社+农户+直播”新模式,让凉州农鲜的“活名片”变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单品”。

“十四五”期间,我市突出质量兴农,强化品牌创建,聚焦“土特产”大文章,全力打响农特产品品牌,品牌培育实现量质齐升,营销渠道不断织密拓宽,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深化完善,“武威味道”香飘四方。

培育凉州黄白花牛肉、民勤人参果、天祝香菇等1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16个,培育“甘味”品牌农产品49个,获得“中国食用菌之乡、肉羊之乡、蜜瓜之乡”等国字号荣誉12个,4个生产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武威市持续强化“甘味”农产品认证,持续放大品牌效应,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力提升。

在武威广袤的田野里,菌菇串联起深加工、电商等多个产业链;白牦牛激活养殖、屠宰、冷链、高端餐饮四个就业环节;蜜瓜通过“种植+加工”模式实现产值翻番……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土特产”,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更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造血细胞”。

一项项务实举措带来的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节节攀升。至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44元,较2020年增长5073元,年均增长8.1%。从“两不愁三保障”到“生活更富足、环境更优美、治理更有效”,武威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高标准农田里的郁郁禾苗,到移民新村中的盏盏灯火,再到“甘味”品牌的香飘万里,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实干的印记,每一张笑脸都绽放着幸福的光芒,广大农民在“腰包鼓、日子甜、家园美”的愿景中,触摸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市将继续锚定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航向,在沃野之上挥毫泼墨,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武威答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