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从“忧居”到“安居”的幸福跨越——天水市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见闻

来源/ 天水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3 20:51:18

从“忧居”到“安居”的幸福跨越

——我市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见闻

天水融媒记者 吕天军 胡玉虎

秋日的清水县山门镇南山村集中安置点一派繁忙景象,前一天的小雨天气丝毫没有影响工人们敷设排水管网的热情。不远处,几户群众正抱着装修材料走进新房,有的测量墙面尺寸,有的与施工师傅商量吊顶样式,眉眼间满是对新居的期待。

南山村的张山、李山两个自然村由于地处地质不稳定区域,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被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今年,山门镇经过多次实地勘查和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最终将安置点定在交通便捷、地质稳固的刘崖村闫川组,让“住得安全”从愿望变为现实。

“搬迁后的新房户均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为3室1厅1厨1卫结构,还划分了前院生活区和后院生产区,既满足居住需求,又兼顾农耕习惯,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南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建军指着新房说。今年,山门镇共推动55户245人完成生态搬迁,其中49户213人选择集中安置,6户32人通过县城购房实现“进城安居”。

针对部分群众“不愿搬、不敢搬”的顾虑,镇上精准落实“10+5+N”资金政策,为每户申请10万元建房补助与5万元贴息贷款,最大限度减轻经济负担;同时严格执行五个“群众说了算”,从选址到建设全程让群众参与,彻底打消顾虑,实现从“要我搬”到“我要搬”的主动转变。

“截至目前,49户集中安置房已全部交付装修,6户购房户已入住。接下来我们将紧盯当年搬迁、当年入住目标,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确保55户群众年内都能住进新房。”山门镇人大主席段永平表示。

在武山县滩歌镇下街村的集中安置点,同样涌动着安居的暖意。60套房屋错落排布,干净的水泥路面通至家门口,这里将集中安置北山村、柳坪村等6个村的60户群众,让他们彻底告别地质灾害威胁。目前,安置点已全面通水通电,不少群众忙着刷漆、铺砖,“住安全房”的喜悦在院落间流转。

“以前住的地方年年都要担心滑坡,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现在党的政策好,帮我们整体搬到镇上,新房配套齐全,老人看病、小孩上学都方便,生活也便利了,真心感谢党和政府。”滩歌镇郭地村村民杨小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

为让安置点既“安全”又“宜居”,武山县严格遵循“四避开四靠近四达到”标准,确保建设用地优质、生活配套完善。同时,当地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引导群众参与木耳种植、中药材管护等工作,通过技能培训、就业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筑牢“稳得住、能致富”根基。

“今年以来,我们整合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财政、供电等各类项目资金3000万元,全部投入集中安置点征地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不仅搬离了‘穷窝’,更彻底改变了人居环境,显著提升了生活品质。”武山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白忠义说。

据统计,今年我市已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54户1964人,新建扩建的13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封顶,麦积、甘谷、武山、清水等县区10个安置点204户住房通过验收交付装修。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90户群众达到入住条件,入住率达85.90%。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