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大道兴陇中 万里畅通途——定西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 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0-23 20:51:03

大道兴陇中 万里畅通途

——定西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刘书泽 李靖宇 见习记者 康家豪

大道如虹,通衢致远。

深秋的陇中大地,晨光破晓,层林尽染。一条条高速公路织密成网,如动脉纵横交错,铺就便捷出行通途;一道道铁路干线提质升级,钢铁长龙呼啸穿梭,打通区域联通脉络;一座座物流中心拔地而起,以高效运转衔接产销、互联互通……

“十四五”以来,定西市交通运输系统紧扣“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目标,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勇担当,聚焦路网优化、枢纽提升、民生改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省“一核三带”“七地一屏一通道”发展格局,统筹推进高速、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幅“外联内畅互通”的立体交通画卷正磅礴展开。

五年来,定西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468公里,6个县区通达铁路,安定、通渭迈入高铁时代,圆满实现“县县通高速”。“半小时到兰州、3小时达西安、6小时进川渝”的交通圈从蓝图照进现实,标志着定西交通运输实现从“总体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跃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交通动能。

  织密快速网 畅通发展“主骨架”

10月17日,深秋的安定区景家口高速交通枢纽,雪刚停。货车司机王军国踩着油门进了服务区。“以前跑运输,得绕安定区的老国道,现在走景家口高速交通枢纽能节约40分钟。”景家口高速交通枢纽作为连霍高速、通定高速的交汇核心,不仅串联起陇中与兰州的快速通道,更用雪日里的高效运转,诠释着“承东启西”交通节点的硬核担当。

“通定、定临、陇漳三条高速公路总长224公里,是定西‘三横三纵三联’高速骨架的核心组成部分,标志着‘县县通高速’从蓝图变为现实。”甘肃公航旅通定、定临、陇漳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伟介绍。

通定、定临、陇漳三条高速公路的通车运营,不仅显著缩短了市(区)县的交流通行时间,更是连接省会兰州都市圈的重要纽带,同时完善了定西市作为中国西部重要交通交汇点的枢纽功能。这一交通格局的升级,将有力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促进商贸物流和资源流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岷县,更让人难忘的是木寨岭隧道的通车。“以前翻越木寨岭,盘山路要走1小时,遇上雨雪天,货车常堵在半山腰。如今,12分钟就能穿隧而过,212国道的长下坡隐患也没了。”隧道管理中心监控负责人李娜表示:“木寨岭隧道是甘肃构建南向立体交通体系的关键一环,日均车流约6000辆,双节期间最高达4万辆。”通过全覆盖实时监控与专业养护,这条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的隧道,正为“一带一路”甘肃段提供着坚实支撑。

而在凤合高速岷县段施工现场,摊铺机的轰鸣声还没停,工人奋战正酣。头戴安全帽的曹君蹲在路基旁,用手量着沥青的厚度,作为甘肃公航旅马坞西寨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曹君对于工程的质量把控和进度时常操心,“我们要建‘百年工程’,并且要力争将项目打造成新时代的长征之路、乡村振兴的富裕之路、茶马古道的复兴之路、绿色低碳的生态之路。”

“十四五”期间,定西抢抓政策机遇,在全省率先采用PPP模式推进通定、定临、陇漳三条高速建设,总里程227公里,总投资274亿元,创新提出“双降方案”,贡献了交通建设的“定西智慧”。截至2023年,定西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八县通高速”目标的市州,通定高速成为2023年全省第一条通车运营的地方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34公里。当前,凤合高速一期、连霍高速景清段扩容、临康广高速等项目加快推进,通陇、武漳、景礼定西段等高速前期工作加速开展。全市规划高速公路项目约585公里、总投资约1000亿元,一张便捷高效的“快速交通网”正加速成形。

  提升软实力 筑牢服务“硬支撑”

岷县的早高峰,出租车司机樊心田总会提前清理检查汽车,“我们的出租车现在全部安装了摄像头,以前有乘客落东西,找起来费劲;现在有监控,丢了东西很快能找到。”他说,公司要求“双证必查”(从业资格证、服务监督卡),“安全了,乘客也愿意坐”。

在岷县,胜通汽车联合服务中心为227辆出租车全覆盖安装三路高清监控,实现行驶全程“无死角”记录。总经理黎光表示:“我们通过‘双证’联查、‘双系统’追踪,常态化上路自查,筑牢道路运输安全屏障。”

“十四五”以来,定西市交通运输系统以“开路先锋”的姿态,全力推进运输服务提质增效,着力构建“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现代化服务体系。

在临洮的公交站台,上下学的孩子们正在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站台上70多岁的张奶奶手拿老年卡说道:“以前公交又旧又慢,现在换了新能源汽车,座位软,还能扫码支付。”近五年,临洮县吉运公交公司把车辆从78辆增到134辆,开通了17条线路,建了2个充电场站,240多名司机轮班,保证“10分钟一班车”。

“我们以‘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理念打造民生公交。”公司负责人黄俊寿说:“公司坚持安全求效益、信誉求发展,积极打造现代化运输企业,先后荣获甘肃省新能源公交推广试点单位、定西市敬老文明号单位及临洮县多项先进荣誉称号省市级多项荣誉。”

临洮县还创新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整合公交、邮政、快递资源,实现场站线路共享,降低运营成本。目前已创建13条示范线路,公交代运快件使农村物流成本降低30%,时效缩短至1天,带动农产品上行销售额年均增长15%。临洮菜鸟快递负责人苟宇峰介绍:“新设备使分拣效率提升三倍,原来三小时的工作现在一小时就能完成。”

临洮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司文斌总结:“我们通过政府支持,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推进客货邮融合,切实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

从路网织密到服务升级,从物流畅通到出行便捷,“十四五”期间定西市交通运输服务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紧扣“人民满意”核心、锚定“现代化综合交通”方向。这不仅补齐了区域交通短板,更激活了产业联动、民生改善的新动能,为定西未来高质量发展铺就了更宽广的“交通跑道”,也为全省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定西经验”。

  拓宽共赢路 赋能振兴“新引擎”

交通,是开放发展的先行官,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在甘肃(岷州)国际陆港,九大配套工程已全面建成投用。岷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包尚治介绍:“我们依托兰渝铁路岷县站枢纽优势,建成总投资7.8亿元的公铁联运物流园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28个单体建筑全部完工,已吸引民源物流、顺禹辰物资等企业入驻。通过‘三纵两横’复合交通网络与多个重要港口结盟,岷州国际陆港正成为定西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支点。”

国际陆港打通了开放“大动脉”,而遍布乡村的公路网则畅通了民生“微循环”。临洮县县道219岚观坪至南屏公路的升级改造,让9.8公里的道路焕然一新,成为连接临洮与渭源的交通要道,更是南屏山景区发展的“黄金通道”。临洮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农村公路养护站站长师文博表示:“这条路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更把生态资源与乡村发展串联起来,为产业培育和群众增收铺好了路。”

五年来,定西持续完善路网结构:G247会宁(侯家川)至通渭段建成通车,G247通渭至秦安段一级公路前期推进、先导段开工;实施普通省道改扩建工程14项545公里,总投资87.8亿元,S209漳县高家沟至虎龙口等8条322公里省道通车,累计建成三级以上公路2128公里;开工建设S208榜罗至陇西段等3条89公里旅游公路,累计建成省道及旅游公路1892公里,覆盖全市32家A级旅游景区,实现交通“硬联通”,打造了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助推县区经济增长。

路通业兴,业兴民富。

在渭源县元古堆村,昔日的泥泞小路已被柏油路和硬化路取代。交通的改善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精品民宿、萌宠乐园、特色养殖勾勒出农旅融合新图景;百合加工厂、中药材加工厂让特色农产品实现增值,村民收入持续增长。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感慨:“路通了,资源活了,乡亲们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定西新建自然村组硬化路7454公里,解决3400多个自然村组出行难题,通硬化路率达91.8%;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32公里,改造危桥46座。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县城—乡镇—村组”的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四好农村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定西交通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铺就开放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贡献着坚实的交通力量。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