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水源镇:辣椒产业红红火火
记者 张可乐 吕同
深秋,走进永昌县水源镇的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忙着将一批批刚刚采摘的新鲜红辣椒分拣、装车。这一车车的红辣椒将被运往四川省成都市。“十四五”以来,在位于北纬38°黄金农业种植带上的永昌县水源镇,小小的红辣椒带着乡亲们走上了一条红红火火的致富路。
科技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2013年,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永昌县水源镇成立,初期以传统红辣椒种植、销售为主,受制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发展缓慢。2015年,公司与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开启院企合作,这一合作成为企业乃至永昌县辣椒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我们采取‘企业出题、专家答题’的模式,围绕种苗培育、种植技术、机械化应用等产业痛点寻求突破。”公司总经理蔡子龙介绍,省农科院不仅授予公司“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基地”称号,还推动其成为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兰州综合试验站对接企业。蔬菜研究所张玉鑫副所长、陶兴林研究员等专家团队年均现场指导20余次,通过“专家驻点”,既解决了生产难题,还为公司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技术团队。
在专家指导下,德源农业建成46座高标准育苗大棚、100座日光温室,年培育辣椒种苗能力跃升至1.0亿株以上,彻底解决了永昌县辣椒种植“优质种苗短缺”的问题。同时,公司累计引进辣椒品种300余个,筛选出10余个适宜本地气候的加工辣椒新品种,推广面积超5万亩,推动永昌县辣椒品种实现“更新换代”。“现在,辣椒的亩产量从6年前的4000斤提升到6000多斤,亩收入也从5000元提高到8000元,实实在在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蔡子龙说。
引领永昌辣椒产业升级
“过去永昌县辣椒产业以鲜椒销售为主,不仅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也弱。如今通过延伸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鲜椒’到‘餐桌美味’的转变。”在德源农业2000平方米的辣椒加工车间,蔡子龙向记者逐一介绍着公司生产的辣椒粉、辣椒酱等产品,说起公司的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蔡子龙如数家珍。
2024年,德源农业新建2000平方米辣椒加工车间和1.5万立方米恒温储存库,购置2台辣椒清选机、2台辣椒剪把机,引进2套先进加工设备,年产辣椒片、段、面等产品500吨,开发出油泼辣子、香辣蘸料等终端消费品。同时,省农科院信息所在公司设立产品与产地环境监测点,为“德源辣椒”品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提升了永昌辣椒的市场竞争力。
在机械化应用方面,德源农业的实践也为永昌县辣椒产业树立了标杆。公司引进8台精量播种机,每小时播种420盘,单盘成本较人工节省0.45元,年节约人工成本40万元以上;推广移栽机、植保机、采收机等设备,实现辣椒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每亩节省人工成本400元,累计节省成本超400万元。这些机械化设备和技术已在永昌县多个辣椒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推动当地辣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建成富民强县支柱产业
在一亩亩的辣椒田里,满是采摘工人忙碌又熟练的身影。身旁一个个鼓鼓的编织袋里,不仅装满了火红的辣椒,也装着乡亲们红红火火的日子。家住水源镇永宁村的刘晓芳结束了劳作,回头看了看一上午的收获,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在辣椒地里务工已经好几年了,不仅能随时照顾到家里,而且也能带来不少收入。有了辣椒产业,我们的日子也像辣椒一样红红火火!”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在金昌、武威等地落实订单种植面积3.5万亩,自建种植基地5000亩,还通过土地流转建成500亩新品种推广实验田。”蔡子龙介绍,通过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方式,公司带动永昌县及周边地区大量农户参与辣椒种植。
德源农业有效解决永昌县本地长期就业120人,带动季节性用工超1.9万人次,年实现劳务收入2000万元。公司下属的永昌县德圆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6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20年公司组建的“德源红辣椒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被评为第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整合了永昌县辣椒产业资源,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十四五”以来,永昌县辣椒种植面积从过去的零散种植发展到规模化种植,品种从单一传统品种升级为多元化优质品种,产业链从种植延伸至加工、储存、销售,辣椒产业已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及种植技术的改良,不仅有效规避了春秋两季的冻害,还使辣椒的亩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新建的辣椒常温储存库、低温储存库、深加工生产线,小辣椒‘辣’动大经济,有效带动周边村集体及农户致富增收。”蔡子龙感慨地说。
从年培育种苗不足千万株到突破1亿株,从单一鲜椒销售到多元化加工产品上市,从本地小作坊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德源农业的10多年,是永昌县辣椒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如今,一株株红红火火的“致富椒”,正以蓬勃之势,带领农民同奔致富大道,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