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深秋,海拔2300米的七里河区黄峪镇赵李家洼村薄雾缭绕。虽是阴天,但不少农户的百合田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李光红家的百合地里,他正和父亲弯腰抡锄,只见带着泥土清香的百合鳞茎破土而出,个头饱满;不远处,几位妇女围坐成圈,麻利地分拣、装箱。“今年雨水足,百合长得大,每天下午5点收购商准时来地里收,根本不愁卖。”李光红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满是丰收的喜悦。
赵李家洼村种植百合达1200亩,像李光红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他介绍,自家在七里河和临洮两地共种植约40亩百合,按目前地头收购价每斤30元算,今年2月、10月分别采挖两茬,预计总收入能达到30万元。“百合是我们世代经营的产业,未来还想成立合作社,把百合事业做得更规范、更长远。”李光红告诉记者。
在百合产业的转型浪潮中,赵李家洼村一位“90后”新农人正悄然引领着变革。被称作“百合姐姐”的陈光萍是返乡创业的青年代表。她手持一朵形如莲花的百合向记者介绍:“这是‘莲花头’,百合中的极品,个头虽不大,但口感绝佳,形态独特。”
陈光萍的成长离不开国家对乡村产业带头人的培育。她曾赴清华大学学习农产品定位、赛道拓展与品牌打造,并结识了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农产品一定要讲文化,用文化的方式与土地对话,土地才会回馈你。”她告诉记者。
从2021年在抖音试水线上销售,到如今覆盖京东、小红书、视频号等全平台,陈光萍创立了“陈家小陈”品牌,建立起稳定的电商团队,带动全村乃至黄峪镇百合走向全国。她还积极参与全国农业博览会,与多家公司合作开发出即食百合等多元化产品,让“兰州百合”这张名片愈发闪亮。
七里河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魏孔斌介绍,2025年七里河区百合种植户达1.1万户、5.9万人,其中带动脱贫农户1418户、6512人,种植面积突破5.54万亩,产量预计达3.3万吨,产值攀升至10亿元,构建起“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兰州百合”还获评“甘味”区域公用品牌,2025年品牌价值61.05亿元;地理标志备案企业达69家,产品远销海外。
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到现代,七里河区百合正以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条产业振兴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记者 周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