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喝一杯咖啡。”在写字楼环绕的天津智慧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咖啡是一种文化氛围。前不久,“好喫咖啡节”活动在此举办,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咖啡迷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头好”,也带动周边剧场、酒吧及文化空间等消费繁荣。
商圈,是消费圈,也是文化圈、活力圈。热气腾腾的消费场景中,“商”的定位、“文”的味道,共同构成发展之“圈”。今天的消费者更愿意为情绪、为体验“买单”。相较传统商圈,新商圈突破原有模式,由单纯的购物场所转变成融合艺术、餐饮、设计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体验空间,为发展带来启示。
商圈在“商”,更在“圈”,是兼具商业浓度、客流密度、消费深度、历史厚度的特色综合体。最近,天津南开区双鼓(古)地区热闹非凡,曲艺表演、民俗小吃、主题灯会熔于一炉,以民俗文化体验点亮城市夜生活。让文化与商业、生活与消费共同生长、共融互促,商圈才能不断聚集人气。
有人将商圈的“出圈”,比作“破茧成蝶”。有的传统商圈“变身”,将潮流文化节、沉浸式演出引入老建筑;有的地方,商圈搬进公园,商业街区与生态绿地、自然湖景交融……找到商业元素与本土特色的结合点,从当地文化中提炼独特气质,以差异化的内容强化消费黏性,让消费行为产生更多价值,有助于推动多元业态发展。知名商圈,带给城市的不只是消费体量的增加,更是城市能级的提升。
有人将商圈称为“情感磁场”。消费空间不只是“买买买”的载体,更是情感抒发、文化表达乃至身份认同的平台。细数人气满满的商业体,情绪价值是共同点之一。湖南长沙某商业综合体复原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老街,成为一座“市井生活博物馆”。这一场景下的文化、美食消费,唤醒城市记忆。紧跟消费者需求,抓住消费者心理,以情破题,以情动人,就能推动商圈“出圈”,让每一份烟火气都为发展蓄能,每一次消费选择都为城市赋能。
透过商圈看消费活力、看城市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变的是需求、是场景,不变的是商业发展的逻辑。紧紧抓住“赢得消费者的心”这一朴素逻辑,以文化赋能商业,以场景活化文化,定能让更多商业载体脱颖而出,为市场注入新动能,给消费者带来新惊喜。
(摘编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