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骑行热“降温”
昔日“一车难求” 如今销量和价格“跳水”
骑行
曾几何时,骑行热潮席卷兰州,中高端自行车“一车难求”,热门型号需排队数月预订;如今,市场风向陡转——进口公路车价格大幅下降,国产山地车价格跟风降价,部分门店月销量下跌。从“抢车”到“甩卖”,反映出怎样的市场变化?记者近日走访兰州多家自行车门店,对话经销商与资深骑友,探寻市场降温的真相。
销量下跌 价格“跳水”
“去年暑假,学生放假前能卖出三十多辆车,现在一个月都卖不出十辆。”9月7日,在七里河区一家知名自行车品牌专卖店内,店长无奈地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店里的自行车销量就明显下降,为了清理库存,只能跟着厂家降价促销。像这款曾经热门的中高端山地车,原价4000多元,现在直降1000元,还是没什么销量。”
不仅是国产中低端车型,进口高端品牌自行车的价格降幅也很大。安宁区一家专营国际品牌自行车的店铺中,原价近2万元的某款公路自行车,如今折扣后价格不到1.2万元。
多位经销商向记者透露,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随着全民健身热潮和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骑行运动风靡兰州,自行车尤其是中高端车型需求旺盛,热门款式常常需要预订甚至加价购买,许多经销商大量囤货。但好景不长,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市场风向突变。
辛彦红在五泉下广场附近经营着一家自行车门店,从十几岁开始骑车,他完成了法国PBP2016年中国1200公里挑战赛、中国不间断骑行200公里挑战赛等赛事。他告诉记者,就在两年前,许多品牌的热门型号经常处于断货状态,如CUBE、喜德盛、捷安特、美利达、TREK等,预订后短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取到货。如今,不仅库存积压,价格也大幅下降。“公路车降价很厉害,主要是配件降得多,山地车降幅稍微小一些,目前价格总体比较便宜。”辛彦红说。
理性消费回归
国产崛起+产能过剩双重冲击
为何曾经火热的骑行市场突然“退烧”?经销商们给出了一致答案: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盲目跟风的少了。
“前几年很多人买车是为了社交,朋友圈晒骑行、凑‘骑行局’,新鲜劲过了,车就闲置了。”七里河区一家自行车店老板分析,骑行对体能、装备要求不低,不少人坚持不到3个月就放弃,大量成色较新的二手自行车涌入市场,进一步拉低了新车需求,“现在来买的,大多是真为了锻炼,会反复对比实用性和性价比,不会再随便花大价钱跟风。”
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也是关键因素。据业内人士透露,前几年“一车难求”,很大程度是因为日本禧玛诺(Shimano)等核心零部件厂商供应不足——缺少一组变速器,就无法整车组装;而2024年起,供应链逐渐稳定,加上欧洲等主要自行车市场疲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开始将多余产能转向内销,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下降。
据了解,自行车的主体包括车架、轮组和套件,而套件的核心零部件变速器市场长期由日本禧玛诺、美国速联占据主导。业内人士表示,前几年的“一车难求”与禧玛诺套件供应不足有极大的关系。而等到市场供应逐渐稳定后,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自行车的最大市场——欧洲陷入疲软,作为全球最大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国的中国开始将多余的产能转向内销。
按需挑选不盲目
当下或为“捡漏”好时机
尽管价格下降,但兰州自行车市场整体销量尚未明显回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自我调节,价格将逐渐回归理性,未来品牌会更注重产品创新与细分赛道,市场反弹或需时日。
对于有购车需求的市民而言,当下或许是“捡漏”良机,但资深骑友和业内人士提醒:切忌盲目跟风,需结合用途、预算科学选购。
“先想清楚买车是为了什么?”拥有十年骑行经验、拿过多项赛事奖项的骑友李军建议,日常通勤选轻便的折叠车,以方便换乘公共交通;户外越野选带减震系统的山地车;追求速度的长距离骑行,再考虑流线型公路车。
此外,车架材质也是需要购买者重点考量的,钢架车韧性好、价格亲民,但重量大,适合注重舒适感的入门者;铝合金车轻便、强度高、性价比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碳纤维车轻便且减震好,但价格昂贵,更适合专业爱好者。
“尺寸一定要合适,不然骑久了容易伤膝盖。”李军强调,选购时要对照身高、腿长参考尺寸表,最佳状态是坐在车座上,脚踩踏板最低点时膝盖微弯。此外,刹车系统、座椅舒适度、轮胎耐磨性等配件细节也影响着骑行体验,需仔细比对。
“现在降价幅度大,但别只看价格。”李军补充,建议优先选择有售后保障的品牌门店,避免因贪图低价买到库存过久、配件老化的车辆,“选对车,才能真正享受骑行的乐趣。”
记者 谭安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