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从“第一课”出发,走好“青春长征路”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张忠德 时间/2025-09-08 18:09:38

□  张忠德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公益节目2025年《开学第一课》播出。节目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引导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八十年光阴流转,抗战硝烟早已散尽,但精神火炬从未熄灭。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2025年秋季这场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以创新形式打开历史记忆,用科技手段重现奋斗历程,为青少年铺设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通道。这不仅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精神洗礼,一次面向新时代的青春动员。

这堂“开学第一课”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教育。来自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单位的代表,通过讲述和AR技术等现代手段,让青少年直观感受抗战时期的艰难困苦与悲壮惨烈。从“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英勇无畏,到新安旅行团成员的少年担当,再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记忆,这些历史画面和故事如同警钟,提醒青少年勿忘国耻,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这种历史教育,让青少年更加深刻理解国家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这堂课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节目中,抗战精神得到生动展现,激励青少年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无论是成飞航空主题教育基地中歼-10研发亲历者讲述的科研攻坚之路,还是云南大学学生熊晓音以科技报国的决心,都是抗战精神在当代的延续。抗战精神通过这样的课堂代代相传,如同种下充满力量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成长,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

而在全国各地,2025年秋季新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也以不同形式开展,同样令人瞩目。中国人民大学邀请赵一曼孙女陈红讲述英雄故事,让青少年通过亲历者讲述感受英雄的伟大;湖南千万学生同上一堂《山河不会忘记》网络大课,以网络为媒介传递抗战精神;同济大学将课堂搬到四川李庄抗战遗址,让学生实地感受历史厚重。这些创新实践为青少年注入更加厚重的精神力量。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精神之火代代相传。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特殊时刻,年轻人需要明白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肩负的使命。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和平;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开学第一课”播下的种子,将在未来岁月中生根发芽,绽放属于新时代的精神之花。抗战精神通过年轻一代的实践获得新生,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不竭动力。这正是历史教育最深远的意义,也是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延续。

2025年《开学第一课》以其独特方式,将历史与现实相连,将抗战精神与青少年成长相结合。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青少年的青春征程,让他们带着抗战精神的力量,在自己的时代里书写不负先烈、不负时代的青春答卷。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