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合作市“五社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7 10:17:35

合作市“五社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通讯员 宁清玉

“以前提起合作市综合楼前的道路,大家都直摇头。”综合楼片区老住户李正霞记忆犹新,“一到下雨天,巷子成了烂泥塘,出门都犯愁。”

为解决居民这件愁事,甘南州级共建单位财政局投入20万元资金,实施环境提升工程,让综合楼片区焕然一新。

“现在路平了、积水没了,心里也亮堂了。”李正霞连连称赞。

今年以来,合作市锚定“扮靓州府会客厅·打造羚城共享圈”的愿景,编织起“社区搭台、社工支撑、社会组织协调、社区志愿者助力、社会慈善资源补充”的“五社联动”治理网络,列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实时统计居民最迫切的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基层治理难题,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合作市舟曲路社区,“微心愿”点亮孩子的小小梦想,“假期托管”解了双职工家庭的燃眉之急,“夕阳在线”温暖着独居老人的心,“好舟到”矛盾调解巧妙化解邻里纠纷……

这些带着温度的“小项目”,正是社区工作者一户户走访、一次次倾听,将千家万户的“心头事”梳理分类后,用多元服务提升居民获得感的生动实践。

合作市组织部门、街社协同,共建单位携手、社会力量参与,集合众智、汇聚众力,共同打造一个个承载幸福的“温馨社区”。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居民才能更安心。”这是通钦街社区书记周芙蓉的切身体会。

合作市聚焦社区服务专业化转型,将60名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社工下沉至社区。这些社工每天穿行在楼栋街巷为居民服务,成了居民最熟悉的“贴心人”。

合作市还为社工铺设了清晰的成长路径,“三岗十八级”的薪酬晋升机制保障了社工待遇,“市—街—社”三级联动的“理论+技能+资质”培养体系为社工提供了专业学习平台,师徒结对帮带加速年轻社工成长。如今,合作市持证社工被纳入“两委”后备,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

今年6月,在合作市通钦街社区的小广场上,合作市“社商居联合服务中心”携手通钦街社区举办的热爱集市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社区提供空间,商家拿出资源——理发店为困难老人免费理发,小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药店提供健康咨询……这些多行业联手的服务模式,有效增加了商业服务点位,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卓尼路社区,诊所医生走进社区,把健康讲座、义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念钦街社区,餐馆、物业联手扮靓家园,整治环境、提升品质……一项项温暖举措,将爱心串聚成链,为“五社联动”注入活力。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基层志愿者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前眼里只有订单,现在感觉自己也是羚城的一分子。”外卖小哥王强是通钦街道“羚城民情调查志愿服务队”的一员,遍布街头的“红色驿站”让他有了歇脚充电的“家”,他也会把送餐途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卫生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社区。

“能为大家做点事,心里特别暖。”王强说。

在合作市,“羚城民情调查志愿服务队”已成规模,群众按需“点单”、社区精准“派单”、志愿者队伍“接单”、定期公示“晒单”、抽查反馈“评单”的闭环管理让志愿服务精准高效,一抹抹跃动的“志愿红”成为点亮社区文明、传递邻里温情的亮丽风景线。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