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为抓手 以创新为引擎
——甘肃水投集团通过市场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初秋的陇原大地,水利建设热潮涌动。在引洮供水工程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水流数据,今年前8个月工程取水量达到1215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6%;在平凉韩家沟水厂,厂房内不见人影,所有流程均由自动化设备完成,这是全省首批“黑灯水厂”;在兰州新区,3PE防腐钢管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生产的大口径优质管材将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和现代化灌区改造工程……
这一幅幅生动场景,是甘肃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水投集团”)以市场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甘肃水投集团自2023年9月组建以来,以改革为抓手,通过系统谋划、全面发力,在推动引洮效益发挥、市场化机制建立、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探索出新路径,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
深化改革: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作为全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龙头企业,甘肃水投集团成立伊始,面临着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不高、企业亏损严重、市场化运营机制缺失等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集团领导班子果断作出战略转型的部署,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研究制定《市场化机制打造水投集团“1+N”工作方案》,创新运用“四化工作法”,打出“三减一增”组合拳——
减本增效,实行定额管理、预算管理,推行物资集中采购,大力压降企业成本,拓展水利施工外部市场,增强营收能力;
减级增效,实施25家县区供水企业整合,设立河西、陇东、天水、引洮4个区域公司统一管理,压缩中间管理层级,全面出清无业务、无业绩的下属企业,集团直管企业压减40%,内设机构减少33%;
优员增效,全面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和竞争上岗,3000名员工参与竞聘,各层级管理人员不胜任者退出54人,企业用工减少42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5%。
为规范水务一体化合作机制,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契约化原则与11个水务一体化合作的县、区政府重新签订合作协议,协调应调整水价的6个县区完成供水价格调整,每年可增加水费收入5000万元。
在推进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确定的108项重点任务完成104项,完成率96.2%,企业改革考核评估连续两年进入A级等次,首进全省前十。
改革后的甘肃水投集团,构建起“总部集中管控+专业化公司运营+区域市场协同”运营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场化用人、考核和激励机制,120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2024年出资企业领导班子薪酬最大差距达6.96倍,真正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项目攻坚:从“硬建设”到“新路径”
8月7日,甘肃水投集团与兰州市榆中县、定西市安定区成功签署榆安大型灌区建设运营合作暨水量水价协议。此举标志着我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全省首个系统化落地的“软建设”保障“硬工程”创新实践正式成型。
该实践由省级国企与地方政府协同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甘肃样板”,为破解全省乃至全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协调难、机制建立难等核心问题提供了新路径。
集团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原则,围绕项目组织实施、水价机制、投融资模式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管用一体化机制,为项目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目前,榆安灌区已被列入国家“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力争年内获批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集团全力推动引洮工程效益发挥。针对工程水量消纳问题,研究制定《引洮工程效益发挥三年行动方案》等,配合推进水源配换、“两部制”水价改革和水权交易,与受益县区签订抗旱应急农业供水协议,千方百计增加供水量。成立工作专班,高强度、快节奏推进工程竣工验收,引洮二期骨干工程和配套城乡供水工程竣工验收顺利推进。
为保障引洮工程安全供水,集团认真做好运行调度、巡检维护等工作,组织实施工程病害修复项目,引洮工程供水保障率稳定在95%以上。
围绕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智慧水务工作等,集团谋划申报“两新”项目58个,已取得批复16个,其中4个已获国家资金支持并落地实施。甘肃省城乡供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项目被国家数据局纳入2025年试点范围,是全省唯一入选项目。
此外,集团主动承接黄干二期项目法人职责,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承建的景电二期提质增效和兴电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发挥效益。
创新驱动:从“传统水务”到“现代水业”
在静宁县城乡供水信息化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实时数据流,勾勒出一条“数字水脉”的生动图景。在这里,从原水到自来水的完整净化旅程一目了然,每个环节的流量、水浊度、pH值等核心指标实时刷新。
“这套系统相当于给供水体系装上了‘CT机’。”静宁县城水厂厂长席树桐说,目前,公司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监测平台的深度应用,水厂实现了无人值守、智能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成功打造出高效节能的“黑灯水厂”,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
近年来,甘肃水投集团实施智慧水务信息化提升示范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黑灯水厂”改造4家(平凉韩家沟水厂、平凉景家庄水厂、静宁县城水厂、华亭西华水厂),实现“生产一键控制、现场无人值守、物料投加精准、现场环境美观、生产单耗可控”的目标。数字孪生引洮工程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已成为甘肃水投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集团健全完善“四级”创新管理体系,创建省级技术中心1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专精特新企业2户,取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33项,获得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发展不能固步自封,必须打破传统业务边界,以全产业链的视角谋划未来。
甘肃水投集团发挥自身优势,以“延链”开拓新空间、“补链”筑牢基础盘、“强链”提升竞争力,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协同发展。并以布局智能水表、新型管材、阀门制造新业务为重点,延伸水务装备产业链,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成物联网水表,PCP、PE管道,3PE防腐钢管等新产品新材料生产线,向打造涉水全产业链“链主”企业迈出实质步伐。积极发展居民小区直饮水、二次供水、纯净水等业务,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商品价值。
同时,加强与省外市场主体合作,竞争类企业2024年承揽订单55亿元,其中,省外订单占比达到38%。
站在新的起点上,甘肃水投集团将继续坚定推进市场化、专业化、智能化转型,为构建甘肃现代化水网体系、保障全省水安全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