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文化中国行】千年非遗展新韵——《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在央视播出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9-07 10:17:32

【文化中国行】

千年非遗展新韵

——《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在央视播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气势磅礴的万人拔河比赛、刚柔并济的崆峒派武术、精雕细琢的保安腰刀、精美绝伦的裕固族服饰……9月6日晚8时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集中展示了陇原大地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里的中国》甘肃篇于8月中旬在风景如画的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景区集中拍摄录制。这是一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化节目。

此次录制,节目组精心挑选了全省20余项最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涵盖传统舞蹈、音乐、技艺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展示了甘肃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绘制了一幅甘肃非遗百景图。

“加油!”“使劲!”记者在录制现场看到,一场拔河比赛(别名:扯绳)正在进行,这是一种大型拔河比赛,也是临潭县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和户外比赛。

随着组织者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参赛者一拥而上,分挽绳的两端,开始角逐。大家拉扯巨绳,场面蔚为壮观,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2021年,“万人拔河”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通过参与《非遗里的中国》节目的录制,我深刻地感受到非遗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与生命力的体现。从幕后到台前,节目组十分用心地将非遗的历史传承和制作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万人扯绳’至今已有620年的历史,成为临潭人民庆祝春节和元宵节的重要习俗。家乡的习俗能被更多人看到、了解,我感到十分自豪。”万人拔河比赛的参与者彭成宏说。

在天池冶海旁,柯璀玲和同伴们唱起了悠扬动听的裕固族民歌《裕固族妇女》。今年65岁的柯璀玲来自张掖市肃南县,是裕固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裕固族的服饰上有珊瑚、珍珠、孔雀石等配饰。每逢重要的日子,我们都会穿上最华丽的服装参加活动、迎接贵客。”柯璀玲身穿精美的裕固族服饰,对记者说,“可以参加此次节目的录制我非常高兴,这是一次展示非遗、宣传家乡的好机会,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通过节目认识我的家乡,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做客。”

在冶力关景区“鼓舞天下”的观景台上,人们跳起了热情洋溢的锅庄舞。值得注意的是,在锅庄舞表演中,有16位来自尕海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曾因舞蹈在网络上“大火”。这些“小小传承人”,自小就生活在甘南草原上,从小就会跳锅庄舞,他们表现出了对非遗保护传承的极大热情,也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生生不息的传承火种。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说:“我们今天看到了详细的敦煌壁画绘制过程,也看到了敦煌舞蹈是如何从壁画走到观众面前的。我相信通过节目,也会让更多观众了解到非遗背后的文化魅力。”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甘肃,和上一次来印象完全不同,但两次的印象都极佳。上一次来甘肃录节目,我看到了茫茫戈壁,也看到了千年雄关,看到了诗词里的壮美甘肃。这一次来到甘肃录制《非遗里的中国》,完全打开了崭新的视野,这次看到的是‘绿色的甘肃’。在聆听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讲述台前幕后的故事时,我就觉得甘肃人是那么热爱生活,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在品尝的美食里、在锻打的刀里、在缝制的香包里、在对壁画的守护里……我们都能感受到甘肃人奔腾在血液里的坚毅和流淌在指尖的温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龙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