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话语】别让“公电私充”成“车轮腐败”新变种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陈广江 时间/2025-09-04 12:30:37

【丝路话语】别让“公电私充”成“车轮腐败”新变种

□ 陈广江

机关干部利用新能源公务用车充电桩给私家车免费充电的“公电私充”行为,表面上是小事小节,实则是“车轮腐败”的新变种。

据江苏南京市纪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钟山清风”消息,近日,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机关干部存在上述“蹭电”行为,经调查核实,经开区纪工委批评教育和处理3人次。

“公电私充”绝非小事。它表面上看似只是“蹭了点电”,实则是“车轮腐败”在新领域的具体表现。这种行为与“公车私用”“公油私加”一脉相承,本质都是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利,都属于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

之所以出现这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个别干部纪律意识淡薄,认为“充点电不算什么”;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管理制度存在漏洞。比如,充电桩未加区分、充电卡管理松散、监控措施不到位等,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南京经开区的处理方式值得借鉴。相关部门不仅对相关人员批评教育、追缴电费,还推动修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扎紧了制度笼子。更值得肯定的是,相关部门并未“一堵了之”,而是同步协调加装私家车收费充电桩,做到疏堵结合。既防“微腐败”,也解决实际需求,体现出精准监督的温度与智慧。

“微”不可轻,“渐”不可长。任何不正之风都是从细微之处开始蔓延的。如果认为“微腐败”不是腐败,放松警惕、纵容放过,就可能酿成更大问题。纪检部门必须抓早抓小,及时发现问题,及早提醒纠正,让干部重视“小事小节”,守住公私分明的底线。

对于“公电私充”等“车轮腐败”的新变种、新倾向,相关部门需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监管。比如,通过细化充电管理规范、严格充电卡使用、加强监控巡查等措施,确保公共资源不被侵占。只有将监督做在日常、严在经常,才能有效防范“微腐败”的滋生蔓延,筑牢廉洁防线。

同时也要意识到,根治“微腐败”不能仅靠外部约束,关键还要提升干部的思想自觉。每一位公职人员都应当意识到,公私分明是基本要求,廉洁自律是必须守住的底线。一旦放松了自我要求,再小的口子也可能撕开廉洁的防线。

新能源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廉洁也应是新时代干部的鲜明底色。只有防微杜渐、常抓不懈,才能筑牢反腐堤坝,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