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陇原文脉绽新彩,文化传承谱新篇
□ 刘纯银
8月29日晚,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及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指导的“跟着艺术游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抖音七夕落日派对”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融合敦煌文化基因与现代潮流表达,邀请多名演艺人员与现场数万名游客共唱《一千年以后》《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蓝莲花》等经典曲目。游客或驻足聆听,或挥舞荧光棒跟唱,沉浸在这场以自然为舞台、以文化为灵魂的艺术体验中。(9月1日国家文旅部官网)
其实,这场景只是甘肃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一次生动体现。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踏上陇原大地,为甘肃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指明方向。总书记指出,甘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传承好红色基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陇原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甘肃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敦煌研究院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先锋队”,近些年来,锚定“典范”“高地”建设目标,不仅守护好了敦煌的悠久历史,还将“敦煌经验”推广至全国10余个省份,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如今,“一院六地”的“敦煌模式”正式开启,让甘肃石窟保护研究利用这艘“文化航母”扬帆起航。麦积山石窟也不甘落后,引入高科技分析仪器,建立文物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借助数字化采集等手段,让古老的石窟文化以多种形态“活起来”“走出去”。
甘肃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上,不仅注重“保”,更注重“传”。全省实施各类文物综合保护利用项目1800余个,夏河县白石崖溶洞丹尼索瓦人起源和演化进程研究取得新突破,庆阳南佐遗址等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这些成果,不仅是对甘肃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
同时,甘肃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2024年,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引爆网络”;《乐动敦煌》《又见敦煌》等大型旅游演艺项目,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面向未来,甘肃要进一步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要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更多具有甘肃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更多人了解甘肃、爱上甘肃的传统文化;要加强人才培养,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陇原大地,文化璀璨。全省上下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努力奋斗,甘肃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也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陇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