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海携手“塑骨”筑梦 青岛医疗“组团”帮扶武都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通讯员 张恺 时间/2025-08-26 22:09:45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张恺

在武都的层峦叠嶂间,一条无形的“健康纽带”正跨越1600公里,将黄海之滨的青岛与秦巴山区的百姓紧密相连。2022年5月以来,青岛市立医院与黄岛区人民医院组成的“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以使命为笔、以仁心为墨,在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书写着从“输血供氧”到“造血制氧”的动人篇章。

翟林山老人是大骨节病的“老病号”。三年前,严重的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他几乎花光积蓄才换回一次“重生”;如今右髋再陷剧痛,行走成了奢望。

转机随青岛专家而来——“大骨节病患者免费手术”的消息像一束光照进病房。无影灯下,青岛市立医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戴世友与团队屏息操作,不到一小时,置换完成。

“老腿又听话了!”术后,翟林山轻抬膝盖,眼里重燃久违的笃定——那黄金一小时,卸下了他多年的痛苦枷锁,也彻底重塑了他行走的希望。

“三年前,我父亲为左腿股骨头坏死花光了积蓄,这次右腿手术不仅分文未收,青岛专家还只用不到一小时就完成置换,效果很好!”家属翟永强难掩激动,“感谢青岛团队,也感谢人民医院把希望送到家门口。”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微量元素缺乏,陇南是大骨节病高发区,给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戴世友主任道出了当地医疗的痛点。针对这些,帮扶团队创新模式,通过基层筛查、影像学精准评估和远程多学科会诊,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从术前严谨评估、术中周密预案到术后医护康一体化康复,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帮助患者真正实现‘健步走’的梦想。”戴世友说。

这些公益手术,正是青岛市市立医院联合青岛市红十字会共同发起的“骨道匠心、筑梦健康”甘肃陇南地方性骨病公益救治项目的生动缩影。该项目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已成功组织两批医疗队深入武都,累计为14名大骨节病等患者实施了公益关节置换手术。每一台手术,都精准解除了长期困扰患者的病痛,点亮了无数个家庭的希望。

“输血”更“造血”。帮扶队队长、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丰海带领队员,把教学查房、模拟手术、专题讲座做成日常,毫无保留地传授关节置换、复杂创伤等核心技术。医务科科长杜义林坦言:“青岛‘组团式’帮扶队不仅带来先进技术,更带领我们深入基层筛查病人,并通过远程会诊指导关节疾病的治疗,尤其是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等高难度手术,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疾病的规范诊疗和手术操作水平。”

帮扶远不止于临床。三年里,青岛四批次共22名专家接力进驻,覆盖管理、检验、麻醉、妇产、骨科等关键岗位,制度重塑、流程再造、紧缺人才定向培养同步推进。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杜满元用一句话总结:“管理更精准,队伍更强,患者更满意。”

刘丰海副院长清晰地描绘着未来蓝图:坚持“陇南所需、青岛所能”,把“团队带团队、师带徒”做成常态,让先进经验真正本土化、长效化。远程会诊平台已联通两地,重点科室响应提速一倍;本土骨干从“跟跑”到“领跑”,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正在成型。

“输血”纾当下之困,“造血”谋长远之安。青岛“组团式”帮扶以双轮并驱,在武都筑起一道搬不走的健康长城,淬炼一支永驻山岭的精医队伍。山与海的同频共振,必将长久守护秦巴山区百姓的生命光亮,续写东西协作共赴全民健康的崭新篇章。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