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陈功章)8月23日,《夏历谱》座谈会暨《经世历典》编撰工程启动仪式在兰州市榆中县举办。本次活动由兰州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老子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经世历典》编撰工程筹委会承办,来自陕西、甘肃、内蒙古、重庆等地文化界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了活动。
会上,兰州大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紫翰,陕西省企业发展促进会高级顾问、陕西楼观台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经世历典》副总编李宇玲分别致辞。三秦出版社副总编何飞燕代表出版社作了发言。
雷紫翰教授指出,古代天文历法曾是官方要务与民间常识,近现代却渐成冷门绝学。七旬老人王邦良无经费支持,勘校历代历法研究成果、编撰出版《夏历谱》,现又启动九卷本《经世历典》编撰,拟建数十万年历法标尺,可校勘史书记载时间错误,应用前景广阔。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成兆文教授《夏历谱》的学术贡献已有论者注意,一是构建万年级精确计时系统,以14670年连续记日(公元前7805年至公元6865年)成为世界最长,数据与现代天文学高度吻合,还整合四历实现快速转换;二是创新方法论,用数字化、模型化技术将传统历法从“经验推算”提升至“科学建模”,2025年将与国家超级计算西安中心合作验证数据;三是实证“秦袭周历”,解决秦至汉初历法争议。此外,常文君、李道刚、陈安平等专家也围绕《夏历谱》展开研讨。
《夏历谱》承载中华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事、孕育文化,传统节日均以其为时间基准。其通过多维度考证,将克商日锁定为公元前1044年2月9日,修正传统谬误,标志中国历法研究从“文献注释”迈向“科学实证”。在当代,其科学精神、系统思维等对天文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及文化传承意义重大,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助力文明交流互鉴。
《经世历典》的编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通过编撰《经世历典》,可以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道德精髓和哲学思想,为当代人类社会文明提供历史标尺,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