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浪山,让心灵在自然中栖息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08-26 12:57:04

 □ 陈进坚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在这满目葱茏、鸟鸣啁啾的时节里,浪山,无疑是一种绝佳的消遣与放松方式。

浪山,西北方言,是郊游踏青的俗称,对于生活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临夏人而言,再熟悉不过了。

提及浪山,临夏人对其怀有特殊的情愫。整个夏季,临夏人的生活在浪山中起始,也在浪山中落幕,真可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悠闲自在的浪山人,带着一份别样的心情,悠然自得地融入山林,或踏进峡谷,寻得一处阴凉之地,三五成群依山而坐,沏一杯山泉水泡就的香茗,吹一吹豪爽的山风,亲切之感便油然而生,愉悦之情倏然满溢,像是一种热闹喜庆的仪式,又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地域文化活动。

每当步入夏季,淳朴勤劳的临夏人,便放下生活的重担,结伴郊游,返璞归真。在户外,收获一份闲适与旷达,让亲情升温,让友情升华,让灵魂释然。他们体验山间野趣,释放生活压力,驱散心头的浮躁,留下欢声笑语,尽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自立夏起,临夏人便开启了浪山之旅。大墩峡、黄草坪、松鸣岩、莲花山、大山庄峡、吊水峡、盖新坪、竹子沟、法台山等地草木繁茂,百花争艳,山水潺潺,景色宜人,成为人们浪山的绝佳之地。

正是奇险峻秀的大墩峡、妩媚娇艳的金露梅、雄浑壮阔的黄草坪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一拨又一拨浪山人。

在一个和煦的夏日午后,母亲备好熟食、果蔬、饮料等必需品。物品装车后,我们一家人驱车前往6公里外的大山庄峡,开启浪漫的浪山之旅。一路上,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兴奋得手舞足蹈,歌声连连,像极了飞出笼子的小鸟。不多时,大山庄峡像一个张开双臂的巨人矗立在我们面前,仿佛久违的好友要给我们一个深情的拥抱。

放眼望去,山脚下、山腰上早已布满了零散的人群,在草木的遮掩下忽隐忽现,犹如镶嵌在绿茵上的花朵。一条曲折的幽径将我们引入大山庄峡南侧的山林。霎那间,大自然清爽怡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能触摸到这片土地强劲的脉搏,呼吸到它温润清新的气息。

在山腰平坦处,一幽静开阔之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就这了,大家准备一下吧。”母亲停下脚步,打了个手势。我们应声放下携带的物品,围成一团席地而坐。烧烤、手抓羊肉、酿皮等美食在母亲的忙碌下纷纷上桌。我们品尝美食,侃侃而谈,欢声笑语回荡在空中。大家载歌载舞,尽情享受亲情的温馨,沉醉于在大自然怀抱中吃喝玩乐的愉悦。茶余饭后,我走上一山坡,俯瞰山山水水,苍翠的草木、怒放的山花钟灵毓秀,与蓝天白云交相呼应,和谐而又唯美。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品味自然,惬意而又自在。悠扬婉转的花儿旋律不时地在山野间回荡,潺潺溪流在山间穿行,花香氤氲缭绕,清风习习,烟云袅袅……给人一种超然世外、与世无争的心境。

极目远眺,峡口处,浪山人纷至沓来,在小商小贩的夹道间,纷纷涌向绿浪翻滚、荫翳蔽日的山坡,恰似暴雨前的蚂蚁搬家。北侧山坡上、峡谷里停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场面震撼壮观,这种情形会持续三个月左右。

浪山,是原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一项锻炼人们野外生存技能的户外活动。在这个衣食无忧的时代,在这个酷热难耐的季节,浪山变得愈发盛行,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浪山,是一场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是一场人与人的情感交融,将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融入每一位临夏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