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这些高危场景要当心 暑假进入尾声,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更需上心

来源/ 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5-08-19 09:42:58

这些高危场景要当心

暑假进入尾声,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更需上心

愉快的暑期生活进入尾声,离开了学校的监管和相对封闭的环境,加上户外活动增多,孩子们的安全成了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本报整理了儿童容易接触到的一些高危场景,提醒家长加强日常监护,教导孩子识别危险区域,共同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场景一:

  孩子快乐戏水 家长安全意识淡薄

傍晚时分,某商业广场的旱地喷泉正在开放,远远就能看到喷泉有节奏地从平地上喷射出约1米高的水柱,引来众人围观欣赏。其中,有七、八个孩子把这里当成了“戏水乐园”,他们在水柱间欢呼雀跃、转圈、蹦跳。喷水暂停时,还有孩子用小脚踩住喷水孔,等待着再次喷水。有的家长拿出手机为孩子拍照,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样会有危险,只是偶尔提醒一句:“好了,快出来,别感冒了。”

隐患如下:

1.漏电风险。大部分喷泉水池下都设有电线等用电设备,随着线路老化、年久失修,这些带电设备很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发生漏电事故。

2.水柱伤人。一些喷泉厂家只顾喷泉表演效果,忽视了水柱压强对人的伤害问题,一旦水压过高,对直接玩水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也就越高。

3.湿滑摔跤。喷泉区湿润的环境非常适合苔藓类生长,夏季人们光脚在上面玩耍很容易滑倒。

场景二:

  河边玩耍欢乐多 忽视安全太危险

盛夏的周末,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河边。嬉戏的孩子们大多围在河边,拿着网兜、小桶或者小棍,捞鱼、捉虾或者拍打水面,玩得不亦乐乎。也有孩子身边没有成人陪同,玩开心了甚至站在离岸边有一定距离的石头上,将安全抛到脑后。记者走进一处较浅的水中,这里河流相对比较平缓,水位也较浅,只是将人的小腿刚刚淹没,但也能明显感受到水流的强度。

隐患如下:

1.没有家长看护的孩子结伴在河边玩耍,有可能迫于同伴压力而冒险;

2.雨季水流冲击力强,即使是熟悉的水域,也可能因突发涨水形成漩涡,瞬间将人卷走。

场景三:

  消暑美食可能埋藏隐患

冷饮、西瓜、薯片是孩子们的“心头好”,暑假期间,孩子们“吃着零食、玩着游戏”享受美好时光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潜伏其中。当你把没吃完的西瓜放在室温下,短短两小时,细菌数量就呈指数级增长。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会在高温下迅速繁殖,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食物中毒症状。薯片、辣条、糖果等零食,是很多学生暑假的“必备品”。然而,这些零食大多高盐、高糖、高脂肪,且含有大量添加剂。长期食用,不仅会影响正常饮食,导致营养不良,还可能增加肥胖、龋齿、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更有甚者,一些“三无”零食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无法保证,食用后极易引发肠胃不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丹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