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乡村新风貌】甘泉涌活水 产业润泾川

来源/ 新甘肃客户端 作者/ 时间/2025-11-27 13:11:47

白家山泉水厂全自动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本文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初冬暖阳,铺洒在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牛角沟深处,泉水叮咚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成曲。

11月21日,白家山泉水厂正式投产,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生机。

牛角沟的富锶山泉,曾经是村民眼中的寻常物。如今,这些优质山泉通过2160米输水管道,被引入86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

村民在水厂务工。

走进厂房,在全自动灌装线上,山泉经过多道工序,化身为一瓶瓶、一桶桶商品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我们不仅要让好水走出大山,更要让它成为富民强村的‘活水’。”泾明乡党建办主任朱俊燕介绍,项目整合了东西部协作资金110万元,吸引社会资本100万元,建成了这条年产2400吨的山泉水生产线。

水厂创新实施“村企联建、企业运营、村户受益”的发展机制。“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企业负责专业化运营。按照协议,企业每年支付村集体设备租赁费4万元,并将净收益的20%为村民分红。”白家村党支部副书记白宁安说。

小瓶水灌装机。

“这不仅是建了一个厂,更是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白宁安算了一笔账,“除了固定收益,水厂还吸纳了村里30多名劳动力,人均月增收2600元以上。”

村民杨爱俊笑着说:“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业,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里。”

甘肃白家山泉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鹏程说:“项目于今年5月开工,我们聘请专业机构开展了严格的水资源及环境评估,采用椰子活性炭过滤水。我们不仅要开发资源,更要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厂全程采用智能化设备。

水厂的建成,是泾川县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缩影。近年来,当地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了“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白家山泉的投产,标志着泾明乡在特色产业培育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看着生产线上的忙碌景象,余鹏程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将严把质量关,打造优质品牌,让白家山泉走出泾川,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白家村的山泉水经过多道工序生产为饮用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朱俊燕表示,“十五五”时期当地将强化服务保障,协助企业拓展销售渠道,推动水厂提质增效,总结推广“白家模式”,让更多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