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前期因资源而兴,也常为资源所困。截至目前,中国共确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这些城市的转型发展,不仅关乎当地百姓的福祉,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日渐枯竭,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发展困境是多方面的,但思路一变天地宽。一批资源枯竭城市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有益的转型探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转型的重要路径在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产业多元化。
一些城市选择在原有资源产业的基础上延伸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如河南焦作在煤炭资源衰退后,大力发展铝工业、装备制造等产业,成功实现了从“黑色煤城”到绿色宜居城市的转变。也有城市尝试“无中生有”,培育与原有资源关联不大的新兴产业,开辟新的发展赛道,像江西萍乡就积极转向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
除了产业更替,大力修复生态环境、重塑城市竞争力也成为关键一环。
江苏徐州通过对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建成了风景如画的潘安湖湿地公园,变“包袱”为财富,带动了旅游业发展,也重新带回了人气。
在转型中,许多城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对接城市群来借力发展,寻求协同突破。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型非一日之功,一些资源枯竭城市依然面临内生动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创新人才短缺等挑战。未来,要让转型走向深入,还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同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修复与产业培育更紧密结合,探索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在笔者看来,思维上的转型同样重要。过去,一提到资源,煤炭、石油等字眼往往首先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些是资源没错,但当下,“资源”还可以有很多,好的生态环境、好的营商环境等都是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正如古语所云:不破不立。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需要系统谋划的布局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唯有坚定不移地走多元化、绿色化的转型之路,这些曾经为国家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城市,才能彻底摆脱对旧有资源的依赖,迎来可持续的、充满活力的新生。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