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初冬的敦煌市郭家堡镇,田间地头褪去了农忙时节的喧嚣,而在敦宝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敦宝农牧”)、敦煌市程宸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程宸农牧”)两家企业的生产基地里,却掀起了一股建设热潮。
从田间打捆回收的农作物秸秆整齐堆放,到新建的饲料储运中心拔地而起——这里是敦煌市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下简称“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推进现场,更是当地农牧产业扩能升级的生动缩影。
走进敦宝农牧生产车间,成捆的农作物秸秆原料经传送带送入粉碎机,迅速被打碎成细小碎屑,再通过高温高压设备压制成饲料颗粒。
“过去受限于存放场地,加工能力一直上不去。今年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扶持下,我们新建了标准化成品库房,添置了农作物秸秆打包设备,年加工能力从3000吨跃升至7000吨,发展底气更足了。”企业负责人指着运转的设备欣喜地介绍。
程宸农牧的建设现场同样繁忙。钢结构库房已初具规模,钢筋如密实的“网格”般交织,工人们正在加紧固定构件、铺设顶棚;生产区内,打包成块的苜蓿不断从机器中送出,被工人熟练地转运至仓储区。通过项目扶持,该公司年加工能力将从4000吨提升至7000吨。
据了解,程宸农牧、敦宝农牧均位于郭家堡镇——敦煌市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的核心区域。
两家企业依托“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熟模式,不仅实现了玉米、小麦等主要作物秸秆的应收尽收,更将其转化为优质饲草和颗粒饲料,远销青海、新疆等地的养殖基地,完善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条。
敦煌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秸秆产生量达61375吨,综合利用率90.76%;通过实施今年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饲料化利用总量占比将较2024年提升5%以上。
“通过项目扶持培育壮大秸秆加工主体,既解决了秸秆焚烧的环境问题,又为畜牧业提供了优质饲料,还增加了农户收入。”敦煌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在敦煌市,随着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曾经的农业废弃物如今已成为养殖业的“香饽饽”,生态保护与产业效益正在这片绿洲上实现和谐共生、双向奔赴。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