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王耀
从子午岭深山的零星采撷到千亩连片种植,从简单晾晒粗加工到完整链条产业化,从本地流通到全国远销,庆阳市华池县立足“陇东天然药库”禀赋,以扩规模、延链条、创品牌为抓手,让中药材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在黄土高原绘就了“一株药材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图景。
千亩药田庆丰收 群众增收有底气
初冬的华池县怀安乡中药材种植基地,大型机械翻出新鲜药材,村民们忙着分拣装运,机器声与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热闹的丰收画卷。这是当地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恒烽公司”)采收季的日常,更是群众增收的缩影。
恒烽公司董事长姚文智介绍,今年公司计划完成2500亩中药材采挖及500亩仿野生药材采挖,预计总收入超1400万元。产业的红火直接转化为群众的“增收礼包”:采收旺季每日支付当地工人工资达3万元,年底分红预计近800万元。“我在公司干了十年,负责收药,一年能挣3万多元,离家近又稳当。”恒烽公司员工贺小丽笑言。村民曹伟清更满意:“30多亩地流转给公司,年租金8万多元,我在基地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耽误。”如今,中药材已成为华池县群众稳定增收的核心支撑。
龙头引领聚合力 产业提质拓新局
华池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四季分明、日照足、温差大,独特的条件孕育了黄芪、黄芩等571种优质中药材,其中68种载入《中华药典》,26种为国家出口药材。
立足资源优势,华池县构建了“54211”种植布局——5万亩黄芪、4万亩黄芩、2万亩板蓝根、1万亩柴胡及1万亩金银花等品种,规模化基地不断拓展。同时,华池县以政策扶持、要素保障培育龙头企业,推动恒烽公司成长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市级产业链主企业。恒烽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联动35个合作社,以技术指导、订单回收、土地流转抱团发展,形成了企业农户共赢的产业化新格局。
科技赋能兴陇药 仿野种植焕生机
科技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华池县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培训学校、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强化技术支撑。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筛选出20余个本地适种品种,制定了3项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构建了“南梁生态药材”标准体系。同时,推进道地药材产地认证、公共商标注册,让“南梁生态药材”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此外,华池县创新推广“仿野生”生态种植,建成万亩仿野生片带5个、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30处、试验繁育基地27个,自有优质药源基地超2.45万亩。“人种天养”、不施化肥农药,既生产了高品质药材,又破解了传统种植的生态破坏、种质退化难题,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接下来我们将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庆阳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姚文智说。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