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小板凳架起连心桥 立法点铸就民主样板——定西市基层立法联系点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新篇章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24 13:21:18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丁陆军

初冬的陇中大地寒意渐浓,但定西市临洮县洮阳镇的“梨树下议事点”却暖意融融。几位老人围坐在人大代表周围,就农村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你一言我一语提建议,书记员在一旁认真记录。“以前总觉得立法是大机关的事,没想到咱农民的建议也能写进法规里。”68岁的村民王占福笑着说。这个场景,正是定西市基层立法联系点深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生动缩影。

2025年,临洮县人大常委会迎来被确立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10周年、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3周年。从“国字号”联系点的单点突破到“1+39+N”体系的全域覆盖,从单纯立法征询到基层治理赋能,定西市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陇中样板”,更成为全国基层民主实践的鲜活范例。

民主实践的根基,在于坚强的组织保障。定西市始终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战略抓手,在临洮县率先建立“双组长制”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共同牵头,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金字塔”式工作格局。全国首个正科级建制立法联系点办公室的设立,3名行政编制的足额配备,让联系点工作从“兼职代办”变为“专职深耕”。

“以前征求意见靠打电话、发文件,现在有了专门的队伍和阵地。”临洮县立法联系点办公室主任张晓燕介绍,目前全县已设立63个基层立法联络点、100个信息采集点,赋予26名人大代表“立法联络员”双重身份,将民意征集网络延伸到村社、企业、学校。在市级层面,“1+39+N”基层立法联系点体系已全面成型,39个市级联系点、N个村级采集点形成上下联动、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

制度创新让民主实践有章可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临洮县制定了16项配套制度,创新推出“九步工作法”,构建起“立法前问需于民、立法中问计于民、立法后问效于民”的全流程闭环机制。在《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制定过程中,联系点通过“代表走访+专家论证+群众座谈”的方式,收集到237条意见建议,其中“建立遗址保护补偿机制”等89条被采纳,开创了县级推动地方立法的成功实践,填补了全省史前文化立法空白。

定西市层面深化“五化”监督方式,建立“3+6”全链条闭环监督体系,将联系点功能延伸至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领域。陇西县云田镇群众反映“村级公章管理不规范”的问题通过基层联系点反馈后,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在规范性文件审查中重点关注,推动出台了《村级公章管理办法》,让“小公章”规范“大权力”。这种“立法+监督”的联动模式,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质效提升。

“群众在哪里,小板凳就搬到哪里。”这句在定西基层流传的话语,生动诠释着立法民意征集的亲民底色。临洮县洮阳镇人大主席王权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金点子”:“梨树下议事会”上,果农建议“明确果树病虫害防治责任”被纳入《甘肃省农业生产安全条例》;“围炉煮茶会”上,老年人提出的“简化养老金认证流程”建议被国家社保部门采纳;“楹联文化+立法”的创新形式,让1500多副法治楹联挂满村社,让立法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在安定区团结镇,“团结夜话”成为倾听民意的重要载体。镇人大主席李娟介绍:“白天群众要干活,我们就晚上把大家召集起来,在文化广场、村民院落开议事会。”今年以来,通过“团结夜话”收集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保障”等建议,已被纳入市级立法调研计划。渭源县清源镇的“纳言茶舍”、陇西县柯寨镇的“四个说了算”机制,让立法民意征集融入日常、贴近民心。

实打实的成果让民主更有分量。截至目前,临洮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完成270部法律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上报建议3937条,其中641条被采纳,国家层面采纳达330条,16.3%的采纳率彰显着民意的分量。《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表述,凝结着定西群众的智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里“支持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的条款,源自岷县药农的真实诉求。

“临洮模式”已成为全国基层民主实践的标杆,成功入选中国改革年度典型案例,连续两年写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定西市并未将联系点局限于立法征询,而是推动其向基层治理、文旅融合等领域延伸。在岷县岷阳镇西云村,村民马建东反映的“小巷道年久失修”问题,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渠道,不仅被纳入“122民主实事工程”完成改造,相关建议还为《定西市城乡社区治理条例》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这种“立法+民生+治理”的融合模式,让民主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展望未来,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温卫东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临洮模式’,在优结构、建机制、强素质上持续发力,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民意表达的‘直通车’、法治建设的‘助推器’、基层治理的‘桥头堡’。”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