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临泽县:科技赋能 盐碱地变“希望田”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作者/ 时间/2025-11-18 22:45:35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初冬时节,临泽县重度盐碱耕地治理区内,挖掘机往来穿梭,开沟、铺设管道、回填压实等工序有序推进,昔日“白茫茫”的盐碱地正悄然焕发新生。

据了解,自临泽县2025年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项目暗管铺设工程启动以来,施工队伍紧抓农闲窗口期,全力推进建设。“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精准控制开挖深度,确保管道坡度符合标准,实现含盐水分自然汇流与排出。”临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毛森煜介绍。该项目共治理1050亩重度盐碱地,计划铺设暗管总长18754米,目前已完成近万米,预计本周内可全面完成埋设任务。

作为临泽县盐碱耕地综合治理利用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总投资187万元。除暗管铺设外,还同步推进1741米透水波纹管铺设、3座检查井安装及446米排阴渠清理工作,逐步构建起“地下管网+沟渠配套”的立体化排盐体系。

“暗管如同为土壤安装‘肾脏’,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自然规律,持续排出耕作层盐分,有效减轻有害离子对作物的影响。”现场技术人员形象地解释道。该工程不占用耕地,可显著优化土壤水盐分布,为后续种植创造良好条件。

在已完成暗管铺设的地块上,旋耕机正有序开展松土整平作业。“暗管埋设结束后,我们将结合深松耕、旋耕等农艺措施,使地表恢复至适宜耕种状态。”毛森煜表示,通过工程排盐与农艺培肥相结合,土壤含盐量将稳步下降,明年计划引种耐盐碱小麦、玉米等作物,推动“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有机融合。

临泽县共有耕地61万亩,其中盐碱地达12.7万亩,占比24.56%。近年来,当地坚持分类施策,依托“工程排盐+农艺培肥”模式累计改良盐碱地5.15万亩,治理区域土壤含盐量平均每公斤下降0.17克,耕地质量平均等级提升0.55级。此次实施的暗管排盐工程,将进一步优化全县盐碱耕地治理技术体系,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