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祁玉洁)11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酒泉专场。会上通报,“十四五”期间,酒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为全省发展贡献了强劲的“酒泉力量”。
“十四五”期间,酒泉市牢记“国之大者”,将服务保障国家大战略置于首位。全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高标准建设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助力敦煌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倾力服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国之重器”,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担负强边固防、兴边富民职责,促进民族团结与边境稳定。同时,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廊道畅通,并在种业振兴领域加强攻关,为保障国家国防、能源、粮食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酒泉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抓项目、育产业,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十四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8%,继2022年、2023年相继突破800亿元、900亿元后,202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1.7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提前两年完成市党代会制定的目标。全市已连续21个季度获得省级高质量发展贡献奖或进步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9%。
新能源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酒泉市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并网2281万千瓦,是过去13年总和的1.82倍,累计装机达3532万千瓦,占全省的47%。新能源累计发电量折合标准煤约5843.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2亿吨。同步做强风电、光伏等6条装备制造产业链,建成全国最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规模最大、技术路线最全的光热基地,全产业链建设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预计2025年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300亿元,是2020年的5.5倍。
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酒泉市实施“南护水源、中兴绿洲、北拒风沙”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全力打好沙漠边缘阻击战,完成营造林138万亩、沙化土地治理4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625万亩,实现重点治理区从“沙进人退”到“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通过深度节水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深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酒泉市积极落实中央及省上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并自主实施酒泉经开区改革、“大科室”制改革等举措。以酒泉经开区为例,通过系列改革,其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42亿元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221亿元,重新焕发活力。
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酒泉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5万人以上,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814元、27285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和37%。教育事业进步显著,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6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本。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投用,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获批。坚持八成以上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