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绘陇中乡土底色
李永进
贾国江的散文集《飘落的星光》,以乡情写乡情,以乡音写乡音,以真心记人事,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该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童年趣事”“怀念追忆”“碎影拾零”和“添景嫁衣”。书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感,浓郁的乡土气,亲切的人情味。
乡村的方言、谚语、口头禅、秧歌歌词等独特的语言文化表现形式,都是需要被挖掘、整理和传承的宝贵资源。
在《飘落的星光》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勾勒出一幅幅充满人文气息的乡土画卷。他笔下描摹的地方山水、生活细节、文化活动以及方言土语,均能勾起人们对童年生活的回顾与遐想。如“乖子”“深眼窝洋芋”“哼猴”“缓干粮”“鼻筒”等,这些当地年轻人都很少听、很少说的方言俚语,在书中被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读来别有风味。读到这些活生生的,展示祖辈生活、劳作习惯的淳朴话语时,对文章的理解更会入木三分。这就是陇中生活的真实写照,既能使读者结合书中脚注深刻领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又能为专门研究陇中地方文化的学者提供参考资料。
在乡村环境里,人们养成了与乡土社会相适应的固有观念与行为方式。在《王家婶》一文中,王家婶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哎!我命苦着,不死着……把我死了,让你妈多活上几天,让好人多活上几年……”类似这样的话头子,多是邻里之间拉家常时,会不经意间冒出来,展现出农村人纯真朴实的性格特征。通过这种随意的谈话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充分、更亲切、更接地气,无形中也会释放很多精神压力。
在《土豆、洋芋、马铃薯》等作品中,“娃娃头”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娃娃头”是指那些经常拉拢、指使其他儿童的大孩子。在陇中地区,跟“娃娃头”相对应的孩子,通常被称为“初盒子”。“娃娃头”之所以成为“头”,只因在干一些如“焪锅锅”“烧洋芋”等勾当时,他鬼点子多,号召力强,在一次次行动中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狡黠与智慧。作者通过对“娃娃头”的细腻描述,让孩子们的成长经历丰富多彩,也使作品渗透着浓郁的乡土味儿。
阅读此书,既可领悟到它所揭示的社会公序良俗,又可唤醒许多人珍藏已久的美好记忆。
(《飘落的星光》,贾国江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