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基层筛查 建立分类档案 组织专项培训 提高照护能力
我省构建慢阻肺全流程防治体系
每日甘肃网11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17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通报会,通报我省慢阻肺防治工作进展成效,向公众宣传普及慢阻肺相关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慢阻肺这一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认知和重视。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刘东云通报我省慢阻肺防治工作时介绍,慢阻肺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庞大,防治形势严峻。国家自2024年起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第三种享受此类保障的慢性病,国家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我省持续加强慢阻肺防治工作,在监测预警、规范诊疗、健康宣教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今年4月9日,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有关甘肃省慢阻肺病排查起底工作的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指标、慢病患者发现途径和管理要求、各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职责分工、信息数据推送与管理、时间进度安排等。4月17日,省级技术牵头单位兰大一院组织省级培训,省市县三级医疗机构分片区包干,市州和县区相关专家编入基层筛查队伍开展排查起底工作。截至9月30日,全省排查313.2万人,排查确诊慢阻肺病患者2.07万例,管理率82.7%。
省卫生健康委开展甘肃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示范项目。该项目为期两年,由白银市实施,明确“预防监测、防治体系、诊疗技术、中医药防治、康复治疗”5项能力提升行动和12项具体措施,对慢阻肺病和哮喘进行“促、防、诊、控、治、康”全流程督导,为我省做好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先行示范、总结经验。全省积极开展国家重大公卫项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2025年项目初筛筛查任务完成率115.99%,高危检出率24.12%,确诊慢阻肺病占比6.55%,哮喘病占比0.64%。
我省通过“线上+现场”双轨筛查和信息化管理,提升项目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实现高危人群识别与分类管理。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行“一病一档、一人一策”。组织基层人员专项培训,结合督导与通报机制,形成“培训—督导—整改”闭环管理。利用健康科普基地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居民认知和参与度显著提升。
我省积极构建“线上理论筑基标准化+线下实操提升精准化+现场专家指导规范化”的全方位递进式培训体系,切实提升全省基层医务人员慢性呼吸疾病照护能力。按照“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1至2名医防管复合型骨干”要求,全省已培养基层骨干4200余名。同时,举办全省慢阻肺病早诊早筛及规范化培训,各级医疗机构共4000余人线上参会;开展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质量万里行活动,参会150余人,50名医师、38名技师参加考核。
记者 刘晓芳
相关新闻
专家建议:高风险人群应积极参与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每日甘肃网11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在甘肃省卫生健康委11月17日召开的新闻通报会上,有关专家就慢阻肺病危险因素、如何早期发现慢阻肺病等防治知识向公众进行宣传普及。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包海荣介绍,慢阻肺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所谓慢性,指这个病起病缓慢、病程长;所谓阻塞性,是指患者气道不通畅,出现持续的气流受限;所谓肺疾病是指这个病不但影响患者的气管,还会损伤肺泡、肺血管等肺组织。
慢阻肺病的危险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个人因素方面包括遗传因素,幼年时期的呼吸道感染使肺生长发育不好、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哮喘、低体重指数(太瘦)和年龄增长。环境因素方面,罪魁祸首就是吸烟;燃料烟雾如农村用柴火、煤炭做饭、烧土炕等产生的烟雾;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如SO_2、NO_2等)。
出现哪些情况提示可能患有慢阻肺病,如何早期发现?对此,包海荣表示,早期发现是预防和治疗慢阻肺病的关键,但其早期症状隐匿,极易被忽视。如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诊——慢性咳嗽、咳痰,起初是咳白色泡沫样或浆液性痰,晨起时明显,常被误认为是“吸烟者的正常现象”或“年纪大了”。随着病程延长,咳痰逐渐增多,不容易咳出。当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时,则会咳黄脓痰。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随着疾病进展,患者肺功能下降,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到疾病晚期,则会丧失活动能力,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预防慢阻肺病,首先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要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改善厨房通风条件;在职业环境中做好防护,减少职业暴露;提倡科学运动与合理膳食;对于老年人、慢性病人群等,尤其要注意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提倡高风险人群积极参与慢阻肺病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确诊慢阻肺病后,应如何进行规范治疗?包海荣介绍,一旦确诊慢阻肺病,需遵循“长期、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患者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不可随意改变治疗药物剂量及停药。慢阻肺病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规律吸入扩张支气管药物,患者需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其他常用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做好呼吸道防护等;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结合个人情况进行适量运动,改善运动耐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给予营养支持等。
记者 刘晓芳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333